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新仇舊恨 | 新仇加舊恨。形容仇恨深。 | 唐 韓偓《三月》:“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
喜新厭舊 | 厭:厭惡。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用情不專一。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斗的手段。”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福軍。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亂燒一通,遲早要犯大錯誤呀!” |
半新不舊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舊。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回:“只見一個七八十歲的白須老兒,戴一頂牙色絨巾,穿一件半新不舊的褐子道袍。” |
避俗趨新 | 避:舍棄;趨:奔赴,趨向。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 | 葉圣陶《未厭集 苦辛》:“‘拜年’有什么意義呢?無非是崇尚虛文的陋俗罷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趨新。” |
記憶猶新 | 猶:還;仍然。對過去的往事仍然刻記得清清楚楚;好像剛剛發生一樣。形容印象極其深刻。 | 宋 劉克莊《后村全集跋章南舉千藁》:“多識其士,友去之數十年,猶記憶如新相知;今屈指故友存者十無一二。” |
去故納新 | 猶言去舊迎新。 |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以迎新年,相聚酣飲,留宿歲飯,至新年十二日,則棄之街衢,以為去故納新也。” |
白首如新 | 指相交雖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樣。同“白頭如新”。 | 宋 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擇所安。孟德視仆,豈惜此尺寸之士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 |
新沐彈冠 | 沐:洗頭發;彈冠: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沐浴的人一定會把衣帽收拾干凈。比喻品格高潔的人不肯屈身于污穢之地。 | 戰國·楚·屈原《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除舊布新 | 布:安排;展開。廢除舊的;建立新的。也作“除舊更新”。 |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 |
新益求新 | 已經新了,還要求更新。 | 清·王韜《練水師》:“西國船制,日有變更,精益求精,新益求新。” |
白首如新,傾蓋如故 | 白首:老年;傾蓋:停車,初見。有人相識到老還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見面卻一見如故。 |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擇所安。” |
煥然一新 | 煥然:形容有光彩。光彩奪目;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形容出現了嶄新的面貌;顯得很光彩。 |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其有晉宋名跡,煥然如新,已歷數百年,紙素彩色未甚敗。” |
標新豎異 | 指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 清 錢謙益《<外制集>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黃對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標新豎異,牛鬼蛇神,其失也纖。” |
標新立異 | 標:揭舉;立:樹立。持不同的態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見解和主張;表示與一般不同。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于二家之表,立異義于眾賢之外。” |
今雨新知 | 比喻新近結交的朋友。 | |
推陳出新 | 推出糧倉里的舊糧;更換新糧。引申為剔除舊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華;使之向新的方向發展。陳:倉儲存的舊糧。 | 《明史 范濟傳》:“嚴偽造之條,開倒換之法,推陳出新,無耗無阻。” |
耳目一新 | 聽到、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新鮮。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顯著的變化。 | 北齊 魏收《魏書 河南王傳》:“齊人愛詠,咸日耳目更新。” |
日新月異 | 新:更新;異:不同。指發展或進步迅速;不斷出現新事物、新氣象。 | 宋 林景熙《霽山集》:“金碧嵯峨,日新月異,則亦不獨師能之也。” |
破舊立新 | 破除舊的,建立新的。 | 余秋雨《關于嫉妒》:“那也是一個破舊立新兩未靠岸的奇異時期,什么怪事都會發生。” |
新陳代謝 | 原指生物體經常地、不斷地用新物質代替舊物質的過程。現比喻新生事物代替衰亡的舊事物。陳:陳舊的;代:更換;謝:衰亡。 | 郭沫若《少年時代 黑貓》:“辛亥革命以后,因宦海中起了新陳代謝的宏波,于是政法風更成了狂風。” |
新愁舊恨 | 謂對現狀和往事都感到煩惱和怨恨。極言愁恨之深。 | 唐·韓偓《三月》詩:“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
領異標新 | 指與眾不同,獨創一格 | 清 鄭觀應《盛世危言 商戰上》:“下至淫巧奇技,亦領異標新,錐刀競逐。” |
革舊從新 | 同“革故鼎新”。 | 《魏書·食貨志》:“今革舊從新,為里黨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煩即簡之要。” |
萬象更新 | 事物或景象改換了樣子;出現了一番新氣象。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 | 清 曹雪芹《紅樓夢》:“如今正是初春時節,萬物更新,正該鼓舞另立起來才好。” |
白頭如新 | 白頭:頭發白了;引申為時間久長;新:新交。從相識至頭發白了;還同新交的朋友一樣。意謂相知不深。常與“傾蓋如故”搭配使用。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仲連鄒陽列傳》:“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
憐新厭舊 | 見“憐新棄舊”。 | 明·高啟《新弦曲》:“憐新厭舊妾恨深,為君試奏《白頭吟》。” |
改過自新 | 改正錯誤;重新做起。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孝文本紀》:“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復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 |
清新俊逸 | 清美新穎,不落俗套。 | 唐 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
戀新忘舊 | 戀慕新的,忘卻舊的;對愛情不專一。 | 《群音類選·八聲甘州·閨情》:“從他別后,杳無半紙音書,多應他戀新往舊,撇得我一日三餐如醉癡。” |
咸與維新 | 指一切除舊更新。 | 《尚書 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污俗,咸與維新。” |
舊瓶裝新酒 | 比喻用舊的形式來表現新的內容。 | 老舍《我怎樣寫通俗文藝》:“這八篇東西,都是用舊瓶裝新酒辦法寫成的。” |
自新之路 | 罪犯自己改正錯誤,重新做人的出路。 | 《三國志 魏志 田豫傳》:“豫悉見諸系囚,慰諭,開其自新之路,一時破械遣之。” |
革舊維新 | 革:廢除;維新:反對舊的,提倡新的。專指政治上的改良。改變舊的,提倡新的。 |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文武氏革舊維新,周公禮百王兼備。” |
悔過自新 | 悔:悔恨;過:過失;錯誤;自新:使自己成為新人。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 | 《新唐書 馮元常傳》:“元常喻以恩信,約悔過自新,賊相率脫甲而縛。” |
溫故知新 | 復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體會和發現新的東西。形容回顧過去;認識現實。溫:溫習;故:舊的。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標新領異 | 標:提出;異:特別的。指提出新奇的見解,表示與眾不同。 | 清 顧炎武《答俞右吉書》:“文定因之以痛哭流涕之懷,發標新領異之論,其去游夏之傳,益以遠矣。” |
迎新棄舊 | 謂離開舊夫,再嫁新君。 | |
煥然如新 | 見“煥然一新”。 |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其有晉宋名跡,煥然如新,已歷數百年,紙素彩色未甚敗。” |
別出新裁 | 指獨創一格,與眾不同。 | 清 顧觀光《武陵山人雜著 雜說》:“敖繼公釋《儀禮》,屏棄古注,別出新裁,于經文有難通處,不以為衍文,即以為脫簡。” |
別出新意 | 獨創一格,與眾不同。 | 宋 司馬光《與王介甫書》:“大抵所利不能補其所傷,所得不能償其所亡,徒欲別出新意,以自為功名耳。” |
日新月盛 | 每天每月都有變化、增加。形容不斷發展。 |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而異端之說,日新月盛。” |
桃夭新婦 | 桃夭:比喻女性貌美。指年輕貌美的新娘。 |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無舊無新 | 不分是舊交還是新交。 | 《尚書大傳》第二卷上:“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新。” |
文君新寡 | 指婦女死去丈夫不久。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
革故鼎新 | 除去舊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換代或重大改革。革:改革。故:舊的。 | 《周易 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
舊恨新愁 | 新的愁苦和以前未排解的苦悶。 | 宋 向滈《如夢令 道人書郡樓》詞:“舊恨新愁無際,近水遠山都是,西北有高樓,正好行藏獨倚。” |
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 白頭:老年;傾蓋:停車,初見。有人相識到老還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見面卻一見如故。 | 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
刬舊謀新 | 猶除舊圖新。 | 宋 田況《儒林公議》卷上:“范仲淹入參宰政,富弼繼秉樞軸。二人以天下之務為己任,謂朝政因循日久,庶事隳敝,志欲刬舊謀新,振興時治,其氣銳不可折。” |
新來乍到 | 剛來到一個新的地方不久。多形容人事關系或風土人情等不熟悉。乍:初、剛。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好大膽丫頭!新來乍到,就恁少條失教的,大刺刺對著主子坐著。” |
吐故納新 | 原指人體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進新鮮氧氣。后比喻揚棄舊的;吸進新的;不斷更新。故:舊的;納:吸入。 | 先秦 莊周《莊子 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 |
新亭對泣 |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聲哭。表示痛心國難而無可奈何的心情。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 |
鼎新革故 | 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掉舊的,建立拳的。 | 《周易 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
迎新送舊 | ①謂迎來新的,送走舊的。②特指妓女生涯。 | 《漢書·王嘉傳》:“吏或居官數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錯道路。” |
舊瓶新酒 | 比喻舊形式,新內容的意思 | 茅盾《桂枝香·為商務印書館八十周年紀念作》:“工商改造,舊瓶新酒,愿長芳冽。” |
棄舊圖新 | 圖:圖謀、追求。拋棄舊的、不好的東西;追求新的、正確的東西。 | 唐 韓愈《昌黎集 上宰相書》第16卷:“忽將棄其舊而新是圖,求老農老圃而為師。” |
新婚燕爾 | 在剛結婚的歡樂里。燕爾:歡樂的樣子。 | 元 戴善夫《風光好》:“俺兩個相見時,則他那舊性全無,共妾身新婚燕爾。” |
改行自新 | 改變行為,重新做人。 | 《漢書·東平思王劉宇傳》:“今聞王改行自新,尊修經術,親近仁人……朕甚嘉焉。” |
革新變舊 | 謂更造新的,改易舊的。 | 《南齊書·文學傳·祖沖之》:“今臣所立,易以取信。但蹤核始終,大存緩密,革新變舊,有約有繁。” |
花樣翻新 | 從舊的式樣中變化出新的花樣來。 | 清 孫道乾《小螺庵病榻憶語》附錄 姜葆初《用十五咸全韻》:“天吳柴鳳繡垂繆,花樣翻新新色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