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嚴陣以待 | 嚴:嚴肅整齊;嚴陣:整齊嚴正的陣勢。擺好陣勢等待著。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等著敵人。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
沖鋒陷陣 | 陷陣:攻破;深入敵陣。沖向敵人的防線;攻破敵人的陣地。形容作戰英勇。 | 《北齊書 崔暹傳》:“沖鋒陷陣,大有其人。” |
臨陣脫逃 | 脫:離開。臨到上陣打仗時卻逃跑了。指貪生怕死;沒有膽量。 | 清 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 |
臨陣磨槍 | 到了快要上陣打仗的時候才磨刀擦槍。比喻事到臨頭才匆忙準備。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0回:“‘臨陣磨槍’也不中用!有這會子著急,天天寫寫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
迷魂陣 |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當的圈套、計謀。 |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我可也強打入迷魂陣。” |
散陣投巢 | 謂群鳥分散,各投窠巢。 | 聞一多《紅燭·李白之死》:“醉客散了,如同散陣投巢的烏鴉。” |
摧鋒陷陣 | 摧毀敵軍的陣地并深入。 | 《晉書 謝安傳》:“廣武將軍恒寶為前鋒,摧鋒陷陣,殺賊甚多。” |
風檣陣馬 | 檣:船上用的桅桿。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比喻氣勢雄壯,行動迅速。 | 唐 杜牧《<李賀歌詩集>序》:“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 |
赤膊上陣 | 赤膊:光著上身;指不穿盔甲;陣:泛指戰場。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陣作戰。形容作戰勇敢;全力以赴地進行戰斗。后比喻沒有準備或毫無掩飾的從事。也作“赤體上陣”。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
陣馬風檣 | 檣:船上用的桅桿。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比喻氣勢雄壯,行動迅速。 | 唐·杜牧《李賀詩序》:“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 |
行兵布陣 | 行兵:出兵。帶兵出征和布置戰斗陣勢。泛指軍事指揮之術。亦作“行兵列陣”。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四回:“有一將,名繼業,人號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韜三略,無不精通,行兵列陣,玄妙莫測,乃智勇兼全之士。” |
臨敵賣陣 | 即將上陣殺敵時,卻逃離陣地。形容十分膽怯。 | 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四折:“因為你兩軍對壘,臨敵賣陣,敕旨教斬了你哩!” |
摧堅陷陣 | 摧:擊潰;堅:鋒芒,引伸為精銳;陷:攻入。攻入并摧毀敵軍的陣地。 | 《南齊書 桓康傳》:“隨世祖起義,摧堅陷陣,膂力過人,所經村邑,恣行暴害。” |
撞陣沖軍 | 撞開敵陣地,沖向敵軍。形容作戰勇猛。 | 元·尚仲賢《三奪槊》第三折:“想我那撞陣沖軍,百戰功名百戰身。” |
臨陣磨刀 | 臨:到;快要;陣:軍隊作戰時布置的陣勢;這里指上陣打仗。槍:梭鏢一類的兵器。到快要上陣打仗時才磨刀磨槍。比喻事到臨頭才匆忙準備。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0回:“‘臨陣磨槍’也不中用;有這會子著急,天天寫寫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
花林粉陣 | 粉:脂粉。花香林脂粉陣。比喻成群的美女。 | 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排列著花林粉陣。” |
堂堂之陣 | 堂堂:盛大的樣子。軍容壯大的陣勢。 | 春秋·齊·孫武《孫子·軍爭》:“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
擺龍門陣 | 閑談,聊天,講故事。 | 茅盾《如是我見我聞》:“上茶館,‘擺龍門陣’,是這里的風尚。” |
一字長蛇陣 | 排列成一長條的陣勢。形容排列成一長條的人或物。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8回:“聽的里面雷聲高舉,四七二十八門,一齊分開,變作一字長蛇之陣,便殺出來。” |
輕裝上陣 | 原指戰士穿著輕裝作戰,現在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 《文匯報》1983.1.6:“這樣一來,年輕人減輕了思想負擔,輕裝上陣,充分發揮創作才華。” |
背水為陣 | 背:背向。背對河布陣,拼死作戰。比喻決一作戰。 |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
臨軍對陣 | 臨:面對。面對敵方軍隊。指作戰的場合。 | 明·無名氏《慶賞端陽》第一折:“驟馬橫槍武藝精,臨軍對陣見輸贏。” |
沖堅陷陣 | 沖:沖擊;陷:攻陷;陷陣:攻破,深入敵陣。向敵人沖鋒,深入敵人陣地。形容作戰勇猛。 | 《梁書·曹景宗傳》:“景宗為偏將,每沖堅陷陣,輒有所獲,以勛除游擊將軍。” |
椎鋒陷陣 | 猶沖鋒陷陣。 | 《資治通鑒 晉海西公太和四年》:“將軍孫蓋等椎鋒陷陣,應蒙殊賞。”胡三省注:“椎:搗也,直搗其鋒也。” |
擺八卦陣 | 比喻布置疑陣,故弄玄虛。 | |
登鋒陷陣 | 沖鋒陷陣。形容作戰英勇。 | 晉 葛洪《抱樸子 雜應》:“帝以試左右,數十人常為先,登鋒陷陣,皆終身不傷也。” |
錦陣花營 | 見“錦營花陣”。 | 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一折:“莫非他錦陣花營不曾廝共,險教咱風月無功。” |
斜行橫陣 | 指飛行的雁陣。大雁飛行時或為“人”字形,或為“一”字形,故稱。 | 宋·蘇軾《水龍吟》詞:“萬重云外,斜行橫陣,才疏又綴。” |
柳營花陣 | 舊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處。 | 元 吳昌齡《端正好 美妓》套曲:“廝陪奉嬌香膩粉,喜相逢柳營花陣。” |
排兵布陣 | 指排列隊伍,布設陣勢。 | 元·無名氏《衣錦還鄉》第一折:“執銳披堅領大兵,排兵布陣任非輕。” |
行兵列陣 | 行:調動;列:排列。調動軍隊,排布陣勢。泛指軍事指揮藝術。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一卷:“此人天文地理,六韜三略,無不精通,行兵列陣,玄妙莫測,乃智勇兼全之士。” |
赤體上陣 | 陣:指戰場。光著膀子上陣交戰。比喻不顧一切,勇敢戰斗。也比喻公然跳出來干壞事。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9回:“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
錦營花陣 | 喻指風月場所。 | 元·無名氏《云窗夢》第四折:“錦營花陣,偎紅倚翠。” |
擺迷魂陣 | 比喻采取一個迷惑人的行動。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66回:“到了次日,余半仙要擺迷魂陣,來問妹子余秀英借天羅地網法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