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單槍匹馬 | ①作戰(zhàn)時單身上陣;冒險直進(jìn)。②比喻做事單獨行動;沒有人幫助。也作“匹馬單槍”、“單兵獨馬”、“單人匹馬”。 | 唐 汪遵《烏江》詩:“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 |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原指財寶能致禍。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匹馬一麾 | 一匹馬一桿旗。形容勇敢善戰(zhàn)。 | 元·脫脫《遼史》卷五十八:“遼太祖匹馬一麾,斥地萬里,經(jīng)營四方,末嘗寧居,所至樂從,用此道也。” |
匹馬單槍 | 原指打仗時一個人上陣。現(xiàn)比喻行動沒有人幫助。 | 宋 釋道元《景德傳燈錄 汝州南院和尚》:“問:‘匹馬單槍來時如何?’師曰:‘待我斫棒。’” |
單人匹馬 | 單槍匹馬,單獨行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二回:“我初次單人匹馬的出門,就遇了這等事,以后見了萍水相逢的人,倒要留心呢。”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 國家的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人都有一份責(zé)任。 | 清 顧炎武《日知錄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zé)焉耳矣。” |
村野匹夫 | 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舊指沒有知識、沒有地位的人。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 |
匹馬當(dāng)先 | 一馬當(dāng)先。指沖鋒在前。 | 元 關(guān)漢卿《五侯宴》第三折:“刀橫宇宙三軍喪,匹馬當(dāng)先戰(zhàn)百合。” |
匹馬只輪 | 一匹戰(zhàn)馬,一只車輪。微不足道的一點兵馬裝備。 | 《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 |
匹婦溝渠 | 謂拘守普通婦女的小節(jié)。 | 清·李漁《蜃中樓·望洋》:“我偷生不為求瓦全,念玉碎,須明聲價,怎肯做個匹婦溝渠沒帳查。” |
匹夫懷璧 | 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8卷:“少資利薄多資累,匹夫懷璧將為罪。” |
匹練飛空 | 匹練:一匹白絹。一匹白絹在空中飛舞。形容傾瀉的瀑布。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3卷:“遙觀似匹練飛空,遠(yuǎn)聽如千軍馳噪。” |
匹夫之勇 | 指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力。 | 《國語 越語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jìn)旅退也。” |
匹夫之諒 | 同“匹夫小諒”。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皇甫嵩朱儁傳論》:“故梁衍獻(xiàn)規(guī),山東聯(lián)盟,而舍格天之大業(yè),蹈匹夫之小諒,卒狼狽虎口,為智士笑。” |
匹夫無罪 |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沒有罪過的。 | 《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曠世無匹 | 曠世:當(dāng)代所沒有的。匹:相當(dāng)。當(dāng)代沒有能比得上的。形容極為突出。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狐夢》:“至夜,焚香坐伺,婦果攜女至。態(tài)度嫻婉,曠世無匹。” |
孤儔寡匹 | 孤獨無伴侶。 | 明·沈鯨《雙珠記·從軍別意》:“懇乞恁途中同情體恤;念背井離鄉(xiāng),孤儔寡匹。” |
匹夫匹婦 | 平民男女。泛指平民。 | 《尚書 咸有一德》:“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 |
短衣匹馬 | 短衣:短裝。古代為平民、士兵等服裝。穿著短衣,騎一匹駿馬。形容士兵英姿矯健的樣子。 | 唐·杜甫《曲江》:“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 |
匹夫小諒 | 語本《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后以“匹夫小諒”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節(jié)小信。 | 語出《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后漢書·皇甫嵩硃俊傳論》:“故梁衍獻(xiàn)規(guī),山東連盟,而舍格天之大業(yè),蹈匹夫之小諒,卒狼狽虎口,為智士笑。” |
匹夫有責(zé) | 匹夫:古時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平常的人;有責(zé):有責(zé)任。每個人都有責(zé)任。 | 清 顧炎武《日知錄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zé)焉耳矣。” |
匹夫溝瀆 | 《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后因以“匹夫溝瀆”謂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節(jié)。 | 《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
國之存亡,匹夫有責(zé) | 匹夫:平民男子。指國家興亡大事,每個平民都有責(zé)任。 | |
韋布匹夫 | 韋布:粗陋衣服;匹夫:平民。泛指平民百姓。 | 明·陸采《懷香記·托婢傳情》:“小姐是金屋阿嬌,瑤臺仙子,小生乃草萊下士,韋布匹夫,比而論之,真是個天淵殊判,薰蕕相遠(yuǎn)。” |
匹馬單鎗 | 見“匹馬單槍”。 | |
秦晉之匹 | 春秋時,秦晉兩國世代互相婚嫁。泛指兩家聯(lián)姻。 | 《晉諸公贊》:“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潤之望,所謂秦晉之匹也。” |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 | 匹夫:平民男子。指國家興亡大事,每個平民都有責(zé)任。 | 周作人《楊柳》:“大抵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這一類的大題目,文章又照例是空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