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有兩下子 | 比喻有點本領(lǐng)。 | 歐陽山《三家巷》:“蔣介石這個角色還是有兩下子的。” |
三長兩短 | 比喻意外的災(zāi)禍或事故;現(xiàn)多指死亡。 | 明 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yī)活命。” |
三三兩兩 | 三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shù)不多。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清商曲辭四 嬌女詩》:“行不獨自去,三三兩兩俱。” |
首尾兩端 | 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 《后漢書 西羌傳》:“初,饑五同種大豪盧匆,忍良等千余戶別留允街,而首尾兩端。” |
去住兩難 |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為難。 | 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去住兩情兮誰具陳。” |
一時無兩 | 無兩:沒有第二個。即沒有可以相比的。 |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53回:“況且良娣姿色,也是一時無兩,更兼與肅宗患難相依,事事能先意承旨,無怪肅宗格外鐘情。” |
兩腳書櫥 | 指讀書很多但不善于應(yīng)用的人。 | 《南史·陸澄傳》:“澄當世稱為碩學(xué),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
三天兩頭 | 隔一天,或幾乎每天。形容經(jīng)常、頻繁。 | 老舍《我這一輩子》:“我三天兩頭的到這里來巡邏。” |
人財兩空 | 空:失去;沒有。人和財物都遭到了損失。 | 清 曹雪芹《紅樓夢》:“可憐張李二家沒趣,真是‘人財兩空’。” |
兩相情原 | 雙方互相愿意。 | |
兩面三刀 | 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用兩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是這鄭州城里第一個賢慧的,倒說我兩面三刀,我搬調(diào)你甚的來。” |
心懸兩地 | 懸:牽掛。一心牽掛著兩地地方的事情。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03回:“怎奈此時是驚弓之鳥,又是心懸兩地,記念著前山池大鬢,不知勝負如何。” |
兩虎相斗 | 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斗。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秦策二》:“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今兩虎諍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 |
缺斤短兩 | 做買賣時貨物短缺分量。 | 王朔《我是你爸爸》:“人家來轉(zhuǎn)轉(zhuǎn),你們就吆喝著非拉著人家買,人家真買了就缺斤短兩坑人家。” |
首鼠兩端 | 首鼠:躊躇不決。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或動搖不定。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
兩袖清風(fēng) | 原指兩袖迎風(fēng)而起;飄飄揚揚的姿態(tài)。后比喻做官的時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風(fēng)之外;別無所有。現(xiàn)也指清貧;沒有財產(chǎn)。也作“清風(fēng)兩袖”。 | 元 魏初《送楊季梅》詩:“父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fēng)一束詩。” |
模棱兩可 | 模棱:說話處事含混;兩可:這樣也行;那樣也行。形容對事情的兩面沒有明確的態(tài)度或主張。 | 《舊唐書 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
兩手空空 | 兩只手都沒有一點東西。指沒有一點錢或財產(chǎn)。 | 清 袁枚《子不語》:“我客死于此,兩手空空。” |
進退兩難 | 進和退都有困難。形容處于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 元 鄭德輝《周公攝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進宮闈,進退兩難為。” |
銖兩之奸 | 銖兩:極輕微的分量。比喻極其輕微的事。指輕微的邪惡。 | 東漢·班固《漢書·趙廣漢傳》:“廣漢精于吏務(wù),善為購距,銖兩之奸,皆告之。” |
色藝兩絕 | 色藝:容貌和技藝。姿色和技藝都絕無僅有,非常美妙。 | 宋·胡仔《囀春鶯》:“王晉卿都尉既喪蜀國,貶均州,姬侍盡逐。有一歌者,號‘囀春鶯’,色藝兩絕。” |
一舉兩得 | 舉:做事。做一件事同時得到兩種好處。 | 《晉書 束皙傳》:“賜其十年之復(fù),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nèi)寬。” |
麥秀兩歧 | 亦作“麥秀兩岐”。①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 《東觀漢記》:“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秀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欺。” |
兩敗俱傷 | 敗:失敗。俱:全。斗爭的雙方都受到損傷。古時卞莊子要刺虎;館豎子說;兩只老虎正在爭一牛;斗爭結(jié)果;小虎會死;大虎會傷;然后刺殺傷虎而有殺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爭;雙方都受傷害。 | 宋 汪應(yīng)辰《文定集 答梁子鋪》:“東漢之君子必欲與小人為敵,終于兩敗俱傷,而國隨以亡。” |
此地無銀三百兩 | 比喻想要隱瞞、掩蓋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徹底暴露。 | 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人阿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
兩全其美 | 全:顧全;在全;美:美好;美滿。做一件事圓滿地照顧到兩個方面;使兩方面都得到好處。 | 元 無名氏《連環(huán)計》第三折:“司徒,你若肯與了我呵,堪可兩全其美也。” |
合兩為一 | 亦作“合二為一”。合兩者為一體。 | 《后漢書·楊震傳》:“伏見詔書為阿母興起津城門內(nèi)第舍,連里竟街,雕修繕飾,窮極巧伎。”李賢注:“合兩坊而為一宅。” |
判若兩人 | 判:判斷;評定;若:好像。評定一個人前后的表現(xiàn);好像兩個人一樣;截然不同。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須曉得柳知府于這交涉上頭,本是何等通融、何等遷就,何以如今判若兩人?” |
三心兩意 | 見“三心二意”。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九阿姐,你休得三心兩意。” |
一淵不兩蛟 | 比喻兩雄不能并立。 | 《文子 上德》:“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兩即爭。”《淮南子 說山訓(xùn)》:“一淵不兩蛟,水定則清正。” |
兩眼一抹黑 | 瞎眼。比喻對周圍情況一無所知。 | 王朔《一點正經(jīng)沒有》:“兩眼一抹黑兩耳不聞窗外事就在文學(xué)本體上倒騰先謂語后主語光動詞沒名詞一百多句不點標點看暈一個算一個!” |
一客不煩兩家 | 煩:煩勞,麻煩。一個人全部承擔,或由一個人始終成全其事。 | 宋·釋惟白《續(xù)傳燈錄·堂遠禪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
調(diào)停兩用 | 謂居間觀望,騎墻投機。 | 清·侯方域《擬思宗改元追復(fù)揚漣等官爵并起被廢諸臣旋欽定逆案頒示百官廷臣謝表》:“擁戴稱頌,懸金石不刊之書,令其遺臭千秋;門戶宗盟,杜調(diào)停兩用之局,防其夤緣一旦。” |
搬斤播兩 | 專從細小的斤兩上動腦筋。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8卷:“如今這些貪人,擁著嬌妻美妾,求田問舍,損人肥已,搬斤播兩,何等肚腸!” |
兩豆塞耳 | 比喻為局部的或暫時的現(xiàn)象所迷惑,不能認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鹖冠子·天則》:“夫耳之主聽,目之主明。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
掂斤抹兩 | 猶言掂斤播兩。 | 明·朱有燉《小桃紅》第一折:“他更有截長補短的釘人釘,掂斤抹兩的稱人秤。” |
兩葉掩目 | 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對事物分辨不清楚。 | 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專學(xué)》:“夫兩葉掩目,則冥然無睹;雙珠填耳,必寂然無聞。” |
一搭兩用 | 一樣?xùn)|西當兩樣用。 | |
一蛇兩頭 | 比喻陰險兇惡的人。 | 唐·韓愈《永貞行》詩:“一蛇兩頭見未曾,怪鳥鳴喚令人憎。” |
兩肩荷口 | 猶言兩個肩膀扛張嘴,比喻只會吃飯不會干事。 | |
男兒兩膝有黃金 | 指男子漢不可輕易向人下跪。 | 《西游補》第六回:“行者微露不忍之態(tài),用手扶起道:‘常言道:男兒兩膝有黃金。你今后不可亂跪!’” |
兩頭三緒 | 形容心意煩亂。 | 元·白樸《墻頭馬上》第四折:“都則道百媚千嬌,送的人四分五落,兩頭三緒。” |
兩腳野狐 | 比喻奸詐的人。 | 《舊唐書·楊再思傳》:“左補闕戴令言作《兩腳野狐賦》以譏諷之,再思聞之怒。” |
兩頭白面 | 比喻表里不一,兩方面討好。 |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zhuǎn)背言詞說是非。” |
公私兩便 | 對公家私人都便利。 | 《晉書·阮種傳》:“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損益,使公私兩濟者,委曲陳之。” |
此地無銀三十兩 | 比喻想要隱瞞、掩蓋真相,結(jié)果反而徹底暴露。 | 魯迅《偽自由書·推背圖》:“里巷間有個笑話:……寫道‘此地無銀三十兩’。……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
一舉兩失 | 舉:舉動。指一件事帶來兩方面的損失。形容十分錯誤的舉動。 | 《綱鑒抄略》:“朝廷一舉而兩失。縱不能復(fù)后,宜還仲淹、道輔。” |
掂斤播兩 | 估量輕重,比喻品評優(yōu)劣或形容過分計較。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盡著你說短論長,一任待掂斤播兩。” |
一雙兩好 | 比喻夫婦美好相稱。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三折:“只要得女貌郎才,不枉了一雙兩好。” |
兩鬢如霜 | 鬢:鬢角的頭發(fā)。兩邊的鬢發(fā)白如霜雪。 | 宋 劉辰翁《西江月 新秋寫興》詞:“不覺新涼似火,相思兩鬢如霜。” |
三婆兩嫂 | 猶言三妻四妾。 | |
一饑兩飽 | 猶言每天不能飽食。形容生活貧困。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錢興日逐做些小經(jīng)紀供給家主,每每不敷,一饑兩飽。” |
一床兩好 | 比喻夫婦兩人情投意合。 | 宋·曾慥《高摘漫錄》:“一床兩好世間無,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簾明點燭,試教菩薩看麻胡。” |
左右兩難 | 兩面為難,不容易決定。 |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我欲待親自去尋來,限次又緊,著老夫左右兩難,如何是好?” |
兩極分化 | 分成兩個集中于相反極端的部分。 | 毛澤東《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合作化問題》:“這種情況如果讓它發(fā)展下去,農(nóng)村中向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必然一天一天地嚴重起來。” |
一刀兩斷 | 比喻堅決斷絕一切關(guān)系。 | 唐 寒山《詩三百三首》:“男兒大丈夫,一刀兩斷截;人面禽獸心,造作何時歇!” |
兩部鼓吹 | 鼓吹:古時儀仗樂隊的器樂合奏。兩部器樂合奏。特指蛙鳴。 | 《南齊書·孔稚珪傳》:“門庭之內(nèi),草萊不剪,中有蛙鳴,或問之曰:‘欲為陳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何必期效仲舉。’” |
勢不兩立 | 兩立:并存。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diào)和。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楚策一》:“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 |
進退兩端 | 進退兩難,遲疑不決。 | 唐·張鷟《朝野僉載·張鷟》:“首鼠之士,進退兩端。” |
兩世為人 | 好象重新來到人間。形容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中幸存下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