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期頤之壽 | 期頤:百年。高壽的意思。 | 《南齊書·禇炫傳》:“使淵作中書郎而死,不當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頤之壽。” |
刑期無刑 | 刑罰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 語出《書 大禹謨》:“刑期于無刑。” |
度己失期 | 估計己經誤了期限。 | |
遙遙無期 | 遙遙:很遠。指日期遙遠得很。說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看看前頭存在黃胖姑那里銀子漸漸花完,只剩得千把兩銀子,而放缺又遙遙無期。” |
位不期驕 | 指地位高了,就會驕傲。 | 《書·周官》:“位不期驕,祿不期侈,恭儉惟德,無載爾偽。” |
后會無期 | 期:時間。以后何時相會還沒有一定的日期。 | 北朝 魏衒之《洛陽伽藍記 大統寺》:“老翁送元寶出,云:'后會難期。'以為凄恨,別甚殷勤。” |
不期而遇 | 期:約定時日;遇:相逢;會面。事先沒有約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會”。 | 南朝 梁 簡文帝《湘宮李智倩法師墓志銘》:“不期而遇,襄水之陽。” |
幽期密約 | 幽期:相愛男女幽會的時刻。指男女青年定期秘密會面。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焚名香暗中禱告:只愿得紅娘休劣,夫人休焦,犬兒休惡!佛羅,早成就了幽期密約。” |
不期而同 | 期:約定期限。指不約而同。 | 郭沫若《文藝論集 整理國故的評價》:“他的論調與吳稚暉的雖若不期而同,但是吳稚暉所注眼的是功利問題。” |
不期修古 | 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辦法。指應根據實際情況實行變革。 |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暗約偷期 | 約:約定;期:約會。暗中私自相互約定。指男女私定終身。 | 元 無名氏《符金錠》第一折:“又不是月下星前,暗約偷期。” |
瓜代之期 | 瓜代:指任期期滿。指任期期滿的時期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
期期以為不可 | 期期:口吃的樣子。堅決不同意的樣子。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丞相傳》:“昌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
后會有期 | 會:相見;見面;期:時期。以后還有見面的日子或以后還有相見的機會。 | 元 喬夢符《揚州夢》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后會有期也。” |
后會難期 | 會:會見,見面;期:約定的時間。以后相會沒有一定的日期。指以后很難見面了。 | 北朝·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大統寺》:“老翁送元寶出,云:‘后會難期。’” |
文期酒會 | 定期舉行的文酒之會。 | 宋·柳永《玉蝴蝶》:“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 |
貴不期驕 | 謂顯貴的人盡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驕恣專橫的習氣,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覺中滋長起來了。語本《書·周官》:“位不期驕,祿不期侈。”孔傳:“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驕侈以行己,所以速亡。” | 語本《書·周官》:“位不期驕,祿不期侈。”孔傳:“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驕侈以行己,所以速亡。” |
不期然而然 | 沒有想到是這樣而竟然是這樣。 | 明 高啟《威愛論》:“功或以愛誠有以結于人者,則趨事赴功有不期然而然。何以威為哉!” |
期期艾艾 | 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復,說話不流利。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鄧艾口吃,語稱艾艾。” |
計日指期 | 謂計數天數,以估定行程和到達期。 | 唐·崔致遠《補安南錄異圖記》:“莫審涂程,汥履者計日指期,沉浮者占風定信。” |
暗約私期 | 約:約定;期:約會。暗中私自相互約定。 | 元 無名氏《云窗夢》第三折:“則為我暗約私期,致令得離鄉背井。” |
不期而會 | 期:約會。未經約定而意外地遇見或自動聚集。 | 《穀梁傳 隱公八年》:“不期而會曰遇,遇者志相得也。” |
期月有成 | 期:一整個周期;期月:一整月。一整月就會有成就。形容治理國家或辦某項事情見效迅速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
為期不遠 | 指快到規定或算定的日子。期:預定的日子。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5回:“為期不遠,你等著瞧罷。” |
密約偷期 | 指相愛的男女秘密相會。 | 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約偷期,后皆得成秦晉。” |
燕約鶯期 | 比喻相愛的男女約會的時日。 | 元·昊昌齡《張天師》第二折:“等、等、等,則待要喜孜孜赴燕約鶯期。” |
眼約心期 | 期:期望。眼中意會,心中期許。指嘴上雖然沒說話,但雙方的目光交流,心意相通。 | 元·張可久《沉醉東風·夜宴即事》曲:“玉纖寒試調箏雁,眼約心期不暫閑。” |
云期雨信 | 指男女約定幽會的日期。 | 宋·歐陽修《品令》詞:“懊惱人人薄幸。負云期雨信。” |
雨約云期 | 指男女約會。 |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順著他雨約云期。” |
長期打算 | 長遠的謀劃。 |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必須十分愛惜當地的人力物力,任何地方都要作長期打算,避免濫用和浪費。” |
臨期失誤 | 臨:及,到。到了預先約定的時間卻失約了。指不守諾言 | 《剪燈余話·泰山御史傳》:“卻乃連日酗酣,臨期失誤,使百辟倉皇駭愕以失色。” |
計日以期 | 見“計日以俟”。 | 明·徐禎稷《恥言》:“望焉而羨,至焉則厭,計日以期,涉艱不倦,嗜榮者之情與!” |
分期分批 | 分階段分成組,不同時期一組接一組。 | 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要分期分批。一切的人將來都要入社的。” |
倉箱可期 | 倉:倉庫;箱:柜子;期:期待。豐收大有希望。 | 《詩經·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
月約星期 | 期:約定。在星月之夜約會。指男女幽會。 | 元·喬吉《行香子·題情》:“海誓山盟,白玉連環。月約星期,泥金小簡。” |
云期雨約 | 見“云期雨信”。 |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四折“但則要捉對兒云期雨約,便是俺師徒每全真了道。” |
后會可期 | 會:相見,見面;期:時期。以后還有見面的日子或機會。 | |
高自期許 | 比喻自高自大,自以為是。 | 梁實秋《飲酒》:“狂言‘酒壓膠濟一帶,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許,儼然豪氣干云的樣子。” |
計日可期 | 見“計日可待”。 | 唐·權德輿《中書門下賀劍南西川節度使大破蕃寇狀》:“耀天威而盡潱,昭文德以即敘,止戈之慶,計日可期。” |
不期而然 | 期:料想;然:如此。沒有想到會這樣而竟然這樣。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 宋 王楙《野客叢書》:“蓋其平日讀外祖太史公記,故發于詞旨,不期而然。” |
眼意心期 | 期:期望。眼中意會,心中期許。指嘴上雖然沒說話,但雙方的目光交流,心意相通。 | 唐·韓偓《青春》詩:“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終擬約秦樓。” |
三期賢佞 | 漢王尊任京兆尹,凡三歲,除惡安良,治績顯著,后為御史大夫所誣,免官。湖縣三老上書為之辯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間,乍賢乍佞,豈不甚哉!”見《漢書 王尊傳》。后以“三期賢佞”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實。 | 漢王尊任京兆尹,凡三歲,除惡安良,治績顯著,后為御史大夫所誣,免官。湖縣三老上書為之辯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間,乍賢乍佞,豈不甚哉!”見《漢書·王尊傳》。 |
征斂無期 | 斂:收,聚。指統治者向人民無限度地征收錢糧財物。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懷寵》:“征斂無期,來索無厭。” |
鶯期燕約 | 比喻男女私情的約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