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慮周藻密 | 藻:辭藻,措辭。密:縝密。思路嚴謹,措詞縝密。考慮周到,辭采細密。 | 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第十三冊)第二節:“元詩矯宋流弊,而失于多學晚唐,……然其佳者則婉轉惆悵,附物切情,工整而流逸,清新而秀麗,慮周藻密而不涉于粗疏,意深韻遠而不失之徑直”。 |
眾所周知 | 大家普遍知道的(周:普遍)。 | 宋 朱熹《朱子語類》:“雖十目視十手指,眾所共知之處,亦自七顛八倒了,更如何地謹獨。” |
徑一周三 | 徑:圓的半徑;周:圓的周長。即圓的半徑與圓的周長比為1:3,比喻兩者相差很遠。 | 《周髀算經》上卷:“勾股圓方圖。”漢 趙爽注:“圓徑一而周三。” |
丁寧周至 | 丁寧:再三囑咐;周至:周到,細致。反復周詳地再三囑咐。形容辦事周到。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論者或怪亮文采不艷,而過于丁寧周至。” |
周而復始 | 繞完一圈;又從頭開始。指循環往復。周:環繞一圈;復:又、再。 | 《文子 自然》:“十二月運行,周而復始。” |
周瑜打黃蓋 | 兩相情愿。 | 老舍《柳屯的》:“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 |
深文周納 | 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把不根據事實而牽強附會給人硬加罪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 |
周妻何肉 | 周:指南齊的周颙;何:指梁代的何胤。周颙有妻子,何胤吃肉,二人學佛修行,各有帶累。比喻飲食男女影響事業。 | 唐·李延壽《南史·周颙傳》:“太子曰:‘累伊何?’對曰:‘周妻何肉。’” |
朝梁暮周 | 比喻人反復無常,沒有節操。 | 明 李東陽《王凝妻》詩:“君不見中原將相夸男兒,朝梁暮周皆逆旅。” |
深文周內 | 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 清·錢謙益《兵部尚書李公神道碑》:“小大之獄,必以情本倫常依法比,不為深文周內。” |
款曲周至 | 款曲:殷勤。待人殷勤,照顧周到細致。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郭淮傳》:“淮輒先使人推問其親理,男女多少,年歲長幼;及見,一一知其款曲,訊問周至。” |
顧曲周郎 | 原指周瑜業于音樂。后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
謀莫難于周密 | 謀:計謀。謀劃最難的地方在于周到嚴密。 | 《鬼谷子·摩篇》:“謀莫難于周密,說莫難于悉聽,事莫難于必成。” |
孔情周思 | 指儒學的思想、情懆。孔,孔子;周,周公。 | |
孔思周情 | 見“孔情周思”。 | |
莊周夢蝶 | 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 | 典出《莊子 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
眾人周知 | 周:普遍。大家普遍知道的。 | |
朋黨比周 | 結黨營私,排斥異己。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夫從人朋黨比周,莫不以從為可。” |
阿黨比周 | 相互勾結,相互偏袒,結黨營私。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國 魏 王肅曰:“或眾阿黨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惡不可不察也。” |
與君周旋 | 周旋:追逐馳逐。奉陪你較量較量。指表面禮貌實際不客氣。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晉語》:“其左執鞭弭,右屬橐腱,以與君周旋。” |
不食周粟 | 粟:小米,泛指糧食。原指伯夷、叔齊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
面面周到 | 各方面都照顧到。雖然照顧到各方面,但很一般化,重點不突出。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4回:“是甚么妙計?倘是面面周到的,破費一層,倒好商量。” |
周游列國 | 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帶著他的學生周游當時的許多國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張。后指走遍各地。 | 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孔子周游列國》:“孔子的學生說:‘魯君不辦正事,咱們走吧!’打那以后,孔子離開魯國,帶著一批學生周游列國,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政治主張。” |
責己重以周,待人輕以約 | 周:周到,引申為嚴格;約:簡單,引申為不苛求。要求自己嚴格,對待別人要寬厚。 | 唐·韓愈《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
狼狽周章 | 倉皇驚恐。 | 茅盾《對于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造成作家們此種忐忑不安、狼狽周章的心情,其直接的原因,不能不說是外來的束縛。” |
周郎顧曲 | 原指周瑜業于音樂。后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
蝶化莊周 | 化:變;莊周:戰國時思想家。莊周在夢中變成蝴蝶。比喻人生或事物變幻無常。 |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
周公吐哺 | 《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后用為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 | 《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
智周萬物 | 天下萬物無所不知。形容知識淵博。 | 《周易 系辭上》:“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
大費周折 | 周折:曲折,不順利。形容事情復雜,辦起來十分困難。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9回:“惟恐他別生枝葉,那時更難拿獲,倒要大費周折呢。” |
周而復生 | 周:環繞一周;復:又。轉了一圈又一圈,不斷循環。 | 西漢·司馬遷《史記·律書》:“故曰音始于宮,窮于角;數始于一,終于十,成于三;氣始于冬至,周而復生。” |
周急繼乏 | 周:接濟。繼:幫助。救濟幫助有急難和貧乏的人。亦作“周急濟貧”、“周貧濟老”。 | 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君子周貧不繼富。” |
周急濟貧 | 周:救濟。救濟有急難或貧窮的人。 |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四折:“我怎敢便忘了你那周急濟貧時。” |
委曲周全 | 委曲:同“委屈”,曲意求全。曲意遷就,以求得事情的完成。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我只要委曲周全稱家主一樁大事,并無欺心。若有茍且,天地不容。” |
鍛煉周內 | 鍛煉:形容對判罪的文辭很有研究;周:周密;內:通“納”,使陷入。指羅織罪狀,故意陷人于罪。 | 東漢《班固·路溫舒傳》:“上奏畏卻,則鍛煉而周內之。” |
周聽不蔽 | 周聽:廣泛聽取;蔽:蒙蔽。廣泛地聽取意見就不會受蒙蔽。 | 漢·賈誼《新書·道術》:“周聽則不蔽,稽驗則不惶。” |
周窮恤匱 | 接濟、救助鰥寡孤獨及其它貧困的人。 | |
商彝周鼎 | 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禮器。商周的青銅禮器。泛稱極其珍貴的古董。 | 明 沈榜《宛署雜記 古墨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曠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為寶也。” |
衣食不周 | 周:齊備。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七:“我今衣食不周,無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舉兩得?” |
周情孔思 | 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會奉之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范。 | 唐·李漢《韓昌黎集序》:“日光玉潔,周情孔思。” |
責己以周,待人以約 | 周:周到,引申為嚴格;約:簡單,引申為不苛求。要求自己嚴格,對待別人要寬厚。 | 唐·韓愈《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
折矩周規 | 猶循規蹈矩。謂舉止合乎法度。 | 清·沈濤《交翠軒筆記》卷二:“左珩右佩,折矩周規,絕無名流儇薄之習。” |
周而不比 | 周:親和、調合;比:勾結。關系密切,但不勾結。指與眾相合,但不做壞事。 | 《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
函蓋充周 | 包容一切。 | 清·戴名世《〈野香亭詩集〉序》:“先生于書,無所不讀,函蓋充周,不見涯涘。” |
周規折矩 | 本謂行禮時步趨合乎規矩。后引申為拘泥于成法、準則。語出《禮記·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 語出《禮記·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
夢見周公 | 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為孔子哀嘆自己體衰年老的辭句。后多作為瞌睡的代稱。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