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野心勃勃 |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盤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野心很大。 | 清 陳天華《獅子吼》:“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td> |
生氣勃勃 | 生氣:朝氣;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富有朝氣充滿生命的活力。 |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15卷:“余選錢文敏公詩甚少,家人誤抄十余章,余讀之,生氣勃勃,悔知公未盡?!?/td> |
勃然大怒 | 勃然:因生氣或驚慌等突然變臉色的樣子。形容突然變臉;發起脾氣來。 | 東漢 班固《漢書 谷永傳》:“是故皇天勃然發怒?!?/td> |
興致勃勃 | 形容興頭很足。興致:興趣。勃勃:精神旺盛的樣子。 | 清 李汝珍《鏡花緣》:“到了群考,眾人以為緇氏必不肯去,誰知他還是興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豈無看巨眼?此番再去,安知不遇知音?’又進去考了一場?!?/td> |
馬勃牛溲 | 馬勃:馬屁菌;牛溲:車前草。借指不值錢的東西。 | 清 褚人獲《堅瓠十集 遺臭文詞》:“馬勃牛溲君受用,何須開口出而哇?!?/td> |
牛溲馬勃 | 牛溲:牛屎;一說指車前草。馬勃:一種生長在濕地及腐木上的菌類植物;俗稱牛尿和馬屁菌。借指不值錢的下賤而有用的東西。 | 唐 韓愈《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td> |
婦姑勃溪 | 勃溪:爭斗;吵架。兒媳和婆婆爭吵。泛指為日常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比喻為無關緊要的小事而爭吵、爭斗。 | 莊周《莊子 外物》:“室無空虛,則婦姑勃溪?!?/td> |
朝氣蓬勃 | 形容生氣勃勃;充滿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樣子)。 | 李曉明《平原槍聲》:“朝氣蓬勃的肖家鎮一下子變得空虛了,沉靜了?!?/td> |
生機勃勃 | 生機:生命力。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 張天民《創業》:“油田一片生機勃勃,繁忙興旺的景象。” |
勃然奮勵 | 勃然:奮發的樣子;奮:奮發;勵:激勵。奮發起來,激勵自己。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勃然奮勵,不可恐懾也?!?/td> |
朝氣勃勃 | 朝:早上;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 鄧小平《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祝詞》:“在革命勝利……的一代,是朝氣勃勃的,但是也有弱點?!?/td> |
雄心勃勃 | 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勃勃:旺盛的樣子。 | 茅盾《<子夜>新版后記》:“最初構思的時候,原也雄心勃勃,打算在我力所能及的廣闊畫面上把一些最典型的人物事態組織進去。” |
英姿勃勃 | 英俊而富有朝氣的樣子。 | 劉白羽《火》:“這時,我看見躺在病床上的青年人,他的面頰燒黑了,頭發燒焦了,可是從他向上揚著的短短眉毛上,還顯露出一種英姿勃勃的神氣。” |
婦姑勃谿 | 指婆媳間的爭吵與不和。比喻因日常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 | 莊周《莊子 外物》:“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 |
勃然變色 | 勃然:突然地。變色:變了臉色。突然生氣,變了臉色。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曰:‘君有大過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醪蛔兒跎??!?/td> |
勃然作色 | 作色:變臉色。因惱怒或驚怕而變臉色。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地》:“謂己道人,則勃然作色?!?/td> |
蓬蓬勃勃 | 繁榮旺盛的樣子。 |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憲政》:“各學校各機關各部隊的憲政促進會呀,蓬蓬勃勃,辦得很好?!?/td> |
興致勃發 | 興致:興趣。形容興頭很足。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9回:“梨園子弟同宮女們,歌的歌,舞的舞,飲至半酣,興致勃發?!?/td> |
勃然不悅 | 勃然:突然;悅:喜悅,高興。形容突然變臉不高興。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下》:“慎子勃然不悅曰:‘必則滑厘所不識也?!?/td> |
英姿勃發 | 英勇威武,神采四溢。 | 賴少其《<錢松喦畫集>序》:“現在的畫面上舍棄了兩棵大黃桷樹,把柏樹從小改大,使其英姿勃發,昂首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