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賞心悅目 | 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 《宋史 范鎮傳》:“凡可以蕩心悅目,不宜有加于舊。” |
和顏悅色 | 顏:面容;悅色:高興的臉色。指溫和高興的臉色。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睗h 鄭玄注:“言和顏悅色為難也?!?/td> |
心悅誠服 | 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指真誠地服氣或服從。悅:愉快;誠:真心。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td> |
近悅遠來 | 近:指境內;遠:指境外。使鄰近的人高興;使遠方的人來歸附。后用以形容鄰近的人因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也都聞風前來歸附。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td> |
清耳悅心 | 耳為之清寧,心為之歡喜。形容樂曲美妙動人。 | 宋·張耒《鳴蛙賦》:“春露初靄,朝華始敷,文羽清喙,飛鳴自如,若奏琴箏而和笙竽,清耳悅心,聽者為娛?!?/td> |
爽心悅目 | 謂景色美麗,令人心情愉快。 | 沈從文《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薄霧里錯落有致的平田、房子、樹木,全如敷了一層藍灰,一切極爽心悅目。” |
悶悶不悅 | 悶悶:心情不舒暢,心煩;悅:愉悅。形容心情煩悶不快活。 | 明·郭勛《英烈傳》第24回:“‘只可惜他落在別國,倒在此處做了對頭。奈何,奈何!’悶悶不悅,這也不題?!?/td> |
悅近來遠 | 使近者悅服,遠者來歸。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近者悅,遠者來。” |
心悅神怡 | 猶心曠神怡。 | 《西湖佳話·西泠韻跡》:“只覺那茶一口口,也有美人的色香在內,吃下去甚是心悅神怡?!?/td> |
怏怏不悅 | 悅:愉悅,快樂。因不滿意而很不快樂。 | 宋 司馬光《應詔論體要》:“其當職之人,已怏怏不悅,不肯同心以助其謀,協力以成事?!?/td> |
怡顏悅色 | 猶和顏悅色。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六回:“行者又道:‘汝等莫順口兒答應,等我去了,你就不來奉承??磶煾傅?,要怡顏悅色;養白馬的,要水草調勻;假有一毫兒差了,照依這個樣棍,與你們看看!’” |
目挑心悅 | 眉眼傳情,兩心相悅。 | 明·汪道昆《高唐夢》:“說甚么目挑心悅;便教他毛嬙、西子,總非同列?!?/td> |
悅目賞心 | 看了美好景物而心情舒暢。 | 葉圣陶《倪煥之》十七:“農場里的木芙蓉開了,共引為悅目賞心的樂事?!?/td> |
勃然不悅 | 勃然:突然;悅:喜悅,高興。形容突然變臉不高興。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下》:“慎子勃然不悅曰:‘必則滑厘所不識也。’” |
和容悅色 | 同“和顏悅色”。 | 《紅樓夢》第六八回:“那鳳姐卻是和容悅色,滿嘴里‘好妹妹’不離口。” |
悅目娛心 | 使眼睛高興,使心里快樂。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樂。 | 宋·張舜民《與石司理書》:“大凡人見悅目娛心之物固所喜?!?/td> |
眉飛色悅 | 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樣子。 | 臧克家《迎春辭》:“大伙兒聚在一塊把希望敘說,激情滿懷,眉飛色悅,打倒了‘四人幫’,心里多么快活!” |
艴然不悅 | 非常生氣。艴然,也作怫然,生氣時表現一付臉色難看的樣子。 | 典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 |
怡情悅性 | 心情分外愉快歡暢。怡;悅;愉快;高興。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7回:“如今上了年紀,且案牘勞煩,于這怡情悅性的文章更生疏了?!?/td> |
怫然不悅 | 怫然:憂愁或憤怒的樣子;悅:愉快,高興。憤怒,很不愉快。 | |
神人共悅 | 神:神靈;悅:高興。天神和凡人都感到高興。形容太平景象。 | 明·無名氏《群仙朝圣》第三折:“第一來圣主更仁慈,第二來群仙添壽考,因此上神人共悅賀皇朝。” |
娛心悅耳 | 娛、悅: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暢。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直取其清淡雅論,剖玄析微,賓主往復,娛心悅耳,非濟世成俗之要也?!?/td> |
心怡神悅 | 怡:安適愉快。心境安適,精神愉快。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引起:“不知君子那三件至樂的事,另有心怡神悅形容不到的田地?!?/td> |
娛心悅目 | 娛、悅: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暢。 | 秦·李斯《諫逐客書》:“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直取其清淡雅論,剖玄析微,賓主往復,娛心悅耳,非濟世成俗之要也?!?/td> |
悅心娛目 | 悅:愉快,喜悅。使眼睛感到舒適,使心情感到歡娛。指看見美好的事物感到身心愉快。 | 清·鄭燮《儀真縣江村茶社寄舍弟書》:“吾弟為文,須想春江之妙境,挹先輩之美詞.令人悅心娛目,自爾利科名,厚福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