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焦頭爛額 | 頭部和額部被燒焦、灼爛。比喻受到嚴(yán)重打擊而慘敗。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狽窘迫。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令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
鬼爛神焦 | 形容火災(zāi)慘烈,眾多的人被燒死。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
神焦鬼爛 | 形容火災(zāi)慘烈,眾多的人被燒死。 | 清 魏源《圣武記》第七卷:“皆伐山通道,窮搜窟宅,神焦鬼爛。” |
海枯石爛 | 枯:枯干;爛:朽爛。海水干涸;石頭朽爛。形容經(jīng)歷極長(zhǎng)的時(shí)間或不可能實(shí)現(xiàn)。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堅(jiān)定;永不改變。也作“石爛海枯”。 | 金 元好問《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 |
爛熳天真 | 形容心地純真,不虛偽做作。 | 元·李伯瞻《殿前歡·省悟》曲:“閑愁心上消磨盡,爛熳天真,賢愚有幾人?” |
滾瓜爛熟 | 滾圓的瓜熟透了。形容朗讀和背誦非常流利純熟。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 |
皮破肉爛 | 形容傷勢(shì)很重。 |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滿臉渾身血道道,皮破肉爛不忍瞧。” |
光輝燦爛 | 光輝:閃爍耀眼的光;燦爛:光彩明亮的樣子。光亮耀眼;色彩鮮明。也用來形容事業(yè)的偉大輝煌。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1回:“護(hù)駕龍虎官軍二萬五千,分為五對(duì),每對(duì)五千,按青、黃、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馬,并依本色,光輝燦爛,極其雄壯。” |
破爛貨 | 陳舊破損的事物。借指蕩婦或喪失貞操的女人。 | 巴金《一顆桃核的喜劇》:“我們有的是封建社會(huì)的破爛貨,非常豐富。” |
破銅爛鐵 | ①破舊銹爛無用的銅鐵器。②泛指各種破舊無用的器物。 | 清·龔自珍《杭大宗逸事狀》:“買破銅爛鐵,陳于地賣之。” |
雞爛嘴巴硬 | 比喻自知理虧,還要強(qiáng)辯。 | |
爛額焦頭 | 形容十分狼狽窘迫的樣子。 | 宋 李綱《謝移灃州居住表》:“進(jìn)不量其淺薄,退遂致于爛額焦頭。” |
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 | 形容錢能通神,不管辦什么事,都必須用金錢打點(diǎn)賄賂才能辦成。 | 明 馮夢(mèng)龍《醒世恒言》卷十三:“自古道好: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憑你世間稀奇作怪的東西,有了錢,那一件做不出來。” |
貪多嚼不爛 | 貪圖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qū)W習(xí),圖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而今孩子何在?正是貪多嚼不爛了。” |
爛若披掌 | 形容對(duì)情況非常熟悉。 | 清·王晫《今世說·客止》:“與人言古今成敗,爛若披掌,聽者忘倦。” |
出頭椽兒先朽爛 | 椽:屋頂上的木條;朽:腐爛。露在屋檐外的椽子先腐爛。比喻搶先出頭的人先遭受挫折。 | 《雍熙樂府·點(diǎn)絳唇》:“張弓專等南來雁,馬行崖畔收疆晚,出頭椽兒先朽爛。” |
天真爛漫 | 自然純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兒童純真可愛。天真:心地單純;不虛偽做作;爛漫:坦率自然。 | 宋 龔開《高馬小兒圖》:“此兒此馬俱可憐,馬高三齒兒未冠,天真爛熳好容儀,楚楚衣裝無不宜。” |
三寸不爛之舌 | 比喻能說會(huì)辯的口才。 | 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老兒放心,憑著我三寸不爛之舌,見了伍員,不怕他不來。” |
酩酊爛醉 | 形容醉得厲害。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從下午吃起,直吃到黃昏時(shí)候,一個(gè)個(gè)酩酊爛醉。” |
燦爛輝煌 | 燦爛:鮮明耀眼。形容光彩四射,鮮明耀眼。也比喻成績(jī)卓著,十分引人注目。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48回:“只覺金光萬道,瑞氣千條,燦爛輝煌,華彩奪目。” |
爛若披錦 | 形容文辭華麗。 | 南朝 梁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xué)》:“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jiǎn)金,往往見寶。” |
贓心爛肺 | 形容心腸骯臟卑劣。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63回:“……那樣贓心爛肺的,愛管閑事嚼舌頭的人,吵嚷到那府里去,背地嚼舌,說咱們這邊混帳。” |
陳谷子爛芝麻 | 比喻陳舊的無關(guān)緊要的話或事物。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45回:“可是我糊涂了,正經(jīng)說的話且不說,且說陳谷子爛芝麻的混搗熟。” |
爛醉如泥 | 醉得癱成一團(tuán),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樣子。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儒林傳下 周澤》:“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唐 李賢注:“《漢官儀》此下云:‘一日不齋醉如泥。’” |
石爛海枯 | 直到石頭變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 | 清·王維城《新樂府》之二:“報(bào)施適當(dāng)非為過,虎頭蛇尾事可恥,石爛海枯團(tuán)體固。” |
焦沙爛石 | 將沙燒焦,石燒爛。形容天氣非常酷熱。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循天之道》:“為寒則疑冰裂地,為熱則焦沙爛石。” |
石爛江枯 | 直到石頭變土,江水干涸。比喻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 | 《明史·云南土司傳二·麓川》:“[王驥]乃與思祿約,許土目得部勒諸蠻,居孟養(yǎng)如故,立石金沙江為界,誓曰:‘石爛江枯,爾乃得渡。’” |
破破爛爛 | 破舊霉?fàn)€ | 清·李寶嘉《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第55回:“穿的衣裳雖然是號(hào)褂子,掛一塊、飄一塊,破破爛爛,竟同叫化子不相上下。” |
天真爛縵 | 天真:指人心地善良。形容思想單純、純真自然、活潑可愛,沒有做作和虛偽。 | 茅盾《虹》:“她那種搶先說話的脾氣、頑皮的舉動(dòng),處處都露出天真爛縵。” |
爛漫天真 | 形容心地純真,不虛偽。 | 清 陳康祺《郎潛紀(jì)聞》第九卷:“李太白著宮錦袍醉眠長(zhǎng)安市上,純是爛漫天真,千古豈容第二人裝點(diǎn)此蕃舉動(dòng)。” |
斷爛朝報(bào) | 斷爛:形容陳腐雜亂;朝報(bào):古代傳抄皇帝詔令和官員奏章之類的文件。指陳舊、殘缺,沒有參考價(jià)值的歷史記載。 | 《宋史 王安石傳》:“黜《春秋》之書,不使列于學(xué)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bào)。” |
廢銅爛鐵 | 一堆破爛金屬。借指無用的東西。 | 李云德《沸騰的群山》:“殘缺不全的鑿巖機(jī),卷揚(yáng)機(jī),糟電線,破桌子,鐵銹斑斑的破罐籠,還有一堆堆廢銅爛鐵,沒有一件完整的東西。” |
金光燦爛 | 具有金色的光澤或光輝。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三卷:“孟良驟馬趕上,掄斧劈面砍去,只見金光燦爛,不能傷之。” |
七穿八爛 | 形容破爛不堪。 | |
鳥焚魚爛 | 《易·旅》:“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hào)咷。”《公羊傳·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后以“鳥焚魚爛”謂因內(nèi)亂而覆亡。 | 《易·旅》:“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hào)咷。”《公羊傳·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 |
百兩爛盈 | 兩:同“輛”;爛:燦爛;盈:充滿。指妝奩有一百輛車,光彩奪目。形容婚娶的鋪張奢華。 | 《詩經(jīng)·大雅·韓奕》:“百兩彭彭,八鸞鏘鏘,不顯其光。” |
爛羊頭 | 比喻濫授的官職和爵位。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玄傳》:“灶上養(yǎng),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guān)內(nèi)侯。” |
爛如指掌 | 猶言了如指掌。形容對(duì)情況了解得非常清楚。 | 清·劉獻(xiàn)廷《廣陽雜記》第三卷:“其父成璧,亦異人,少為群盜,未嘗讀書識(shí)之無,乃古今之世代治亂,是非成敗,爛如指掌。” |
老龜煮不爛,移禍于枯桑 | 移禍:嫁禍。把禍患轉(zhuǎn)嫁給別人。比喻有罪過的人安然無事,嫁禍于無辜的人。 | 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第15卷:“險(xiǎn)些兒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龜煮不爛,移禍于枯桑。” |
燦爛炳煥 | 燦爛:光彩鮮明的樣子;炳煥:光亮。十分光亮的樣子。 | 漢·張衡《東京賦》:“瑰異譎詭,燦爛炳煥。” |
頭焦額爛 | 形容十分狼狽窘迫。 | 《尺牘新抄》第七卷:“非苦非甜,人之頭焦額爛,脫之無奈絲牽。” |
燋頭爛額 | 同“焦頭爛額”。 | |
米爛成倉 | 倉:糧倉。一倉一倉的糧食腐爛了。形容家中十分富有。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趙氏在家掌管家務(wù),真?zhèn)€是錢過北斗,米爛成倉,童仆成群,牛馬成行,享福度日。” |
天真爛熳 | 見“天真爛漫”。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李八缸》:“月生又天真爛熳,不較錙銖。” |
破爛流丟 | 破爛不堪的樣子。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六回:“當(dāng)駕官即開了,捧出丹盤來看,果然是件破爛流丟一口鐘。” |
河決魚爛 | 比喻事物壞到極點(diǎn),不可收拾。 | 清·王夫之《讀通監(jiān)論·晉武帝》:“孰如近在汾晉之間,使我不軌之士民,教猱倀虎,河決魚爛于腹心乎?” |
魚爛取亡 | 見“魚爛而亡”。 | 梁?jiǎn)⒊吨袊鴩鴤贰罚骸凹次⑼鈬鴤髦缮妫~爛取亡之氣象,猶岌岌不可終日也。” |
樵柯爛盡 | 砍柴的斧子手柄已經(jīng)爛掉。比喻時(shí)間的長(zhǎng)久和世事的變遷 | |
水枯石爛 | 極言歷時(shí)長(zhǎng)久。 | 郭沫若《女神·湘累》:“我們從春望到秋,從秋望到夏,望到水枯石爛了。” |
魚爛瓦解 | 猶言魚爛土崩。 | 宋·葉適《朝請(qǐng)大夫陳公墓志銘》:“余又告以魚爛瓦解,其實(shí)未見,今外弱而形饑,非也。” |
光明燦爛 | 燦爛:光彩明亮的樣子。形容光明耀眼,色彩艷麗。比喻事業(yè)的偉大輝煌。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第11卷:“灼然一切處,光明燦爛去。” |
破頭爛額 | 猶言頭破血流。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愛奴》:“兩爭(zhēng)不決,操戈相向,兩人破頭爛額而赴公庭焉。” |
魚爛土崩 | 比喻國家內(nèi)部發(fā)生動(dòng)亂。 | 漢 荀悅《漢紀(jì) 惠帝紀(jì)》:“百姓一亂,則魚爛土崩,莫之匡救。” |
鴟張魚爛 | 《舊唐書·僖宗紀(jì)》:“初則狐假鴟張,自謂驍雄莫敵;旋則鳥焚魚爛,無非破敗而終。”后以“鴟張魚爛”比喻外表囂張,內(nèi)則潰爛而自行覆滅。 | 《舊唐書·僖宗紀(jì)》:“初則狐假鴟張,自謂驍雄莫敵;旋則鳥焚魚爛,無非破敗而終。” |
朱墨爛然 | 朱墨:朱筆和墨筆;爛然:光明的樣子。形容讀書勒奮。 | 清·江藩《國朝漢學(xué)師承記·賈田祖》:“田祖好學(xué),多所瞻涉,喜《左氏春秋》未嘗去手,旁行斜上,朱墨爛然。” |
稀稀爛爛 | 破碎到極點(diǎn)。 | |
海涸石爛 | 猶海枯石爛。 | 清·秋瑾《精衛(wèi)石》第二回:“海涸石爛情無改,正欲歸坐續(xù)言詞。” |
魚爛而亡 | 魚腐爛從內(nèi)臟起。比喻因內(nèi)部禍亂而自取滅亡。 | 《公羊傳 僖公十九年》:“梁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 |
魚爛河決 | 魚肉腐爛,黃河潰決。比喻因自身原因潰敗滅亡而不可挽救。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論》附錄漢班固曰:“河決不可復(fù)壅,魚爛不可復(fù)全。” | 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論》附錄漢班固曰:“河決不可復(fù)壅,魚爛不可復(fù)全。” |
破爛不堪 | 破破爛爛的不成樣子。 | 清 李寶嘉《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第二十回:“一時(shí)風(fēng)氣大變,沒有一個(gè)不是穿的極破爛不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