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高風亮節 | 高尚的品德;堅貞的節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于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
開源節流 | 開源:開辟水源;節流:節制水流。開辟收入的新來源;節制支出;減少消耗。比喻增收節支。 | 荀況《荀子 富國》:“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td> |
勤儉節約 | 指人勤于勞作而生活簡單儉樸。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約的雙重生活方式?!?/td> |
節用裕民 | 節約用度,使人民過富裕的生活。 | 荀況《荀子 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余?!?/td> |
繁文縟節 | 文;節:舊時指禮節;縟:繁重。繁瑣過多的禮節、儀式。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或手續。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td> |
節哀順變 | 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
盡誠竭節 | 誠:忠誠。節:氣節,義節。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亦作“盡節竭誠”、“盡心竭誠”、“盡忠竭力”、“盡忠竭誠”、“盡忠竭節”、“竭忠盡節”。 | 《魏書》:“尚自少侍從,盡誠竭節,雖云異姓,其猶骨肉,是以入為腹心,出當爪牙。” |
清風勁節 | 喻人品純潔,節操堅貞。 | 清·戴名世《〈左尚子制義〉序》:“忠毅(左忠毅)以清風勁節,罹于黨禍,海內至今仰之?!庇帧顿浫~蒼巖序》:“兩人官位相埒,而俱以清風勁節,顯名天下?!?/td> |
盤根錯節 | 盤:彎曲;錯:交錯;節:枝節。樹根彎曲;枝節交錯。形容縱橫交錯;密密麻麻。也比喻事物關系錯綜繁雜;難以處理。 | 晉 袁宏《后漢紀 安帝紀一》:“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堅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勞也?!?/td> |
折節讀書 | 折節: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 | 《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 |
節衣縮食 | 節:節約;節省;縮:縮減。省吃儉用;非常節儉。 | 宋 陸游《秋獲歌》:“我愿鄰曲謹蓋藏,縮衣節食勤耕桑?!?/td> |
黃花晚節 | 指菊花能傲霜開放,比喻人到晚年能保持高尚的節操。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韓魏公》:“魯直詩云:‘黃花晚節尤可惜,青眼故人殊不來?!?/td> |
落花時節 | 春末。 |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又逢君?!?/td> |
擊節稱嘆 | 節:節拍;擊節:打拍子;嘆:贊嘆。指打著拍子欣賞詩文或藝術作品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葉生》:“公期望基切,闈后索文讀之,擊節稱嘆,不意時數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時,依然鎩羽。” |
條分節解 | 謂逐條逐節進行分析。 | 《新唐書·崔義玄傳》:“義玄有章句學,先儒疑繆,或音故不通者,輒采諸家,條分節解,能是正之?!?/td> |
每逢佳節倍思親 | 倍:更加;思:思念。每到節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高風峻節 | 高風:純潔清高的風格;峻節:堅定不移的節操。形容高尚堅貞的風骨節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從話后集》卷一:“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于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
節用愛人 | 節約用度,愛護百姓。 | 唐·高郢《諫造章敬寺書》:“陛下若節用愛人,當與夏后齊駕,何必勞人動眾,而踵梁武之遺風乎?” |
節中長節 | 節:竹節。枝節中又長出枝杈。比喻在已有的情節中又生出新的情節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格局》:“十出以后,皆是枝外生枝,節中長節,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問姓字,并形體面目皆可不必認矣?!?/td> |
錯節盤根 | ①錯:交錯;節:枝節;盤:盤曲。樹木的根枝盤旋交錯。②比喻事情紛難復雜。③形容人堅韌不拔。 | 《后漢書 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
節外生枝 | 節:竹子分枝長葉的地方。竹子應該在節外生枝;節外生出杈枝來。比喻在不應該出現問題的地方又產生了新的問題。也用作“節上生枝”。 |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不是我節外生枝,囊里盛錐,誰著你奪人愛女,逞己風流,被咱都知?!?/td> |
逢年過節 | 在新年之際或在其他節日里。 | 清·姜振名《永慶升平前傳》第40回:“逢年過節,老太太時常想念,不過是兒行千里母擔憂?!?/td> |
節威反文 | 節:節制;威:威力,威風;反:同“返”,歸還。節抑威強,復用文理。 | 戰國·趙·荀況《荀子·強國》:“節威反文。案用夫端誠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 |
增收節支 | 增加收入,節約開支。 | |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 失節:原為封建禮教指女子失去貞操,后泛指失去節操。貧困餓死是小事,失節事情就大了。 | 《二程全書·遺書二十二》:“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
折節下賢人 | 折節: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td> |
折節下謀士 | 折節: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 唐·儲光羲《貽鼓吹李丞》:“折節下謀士,深心論客卿?!?/td> |
擊節稱賞 | 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 晉·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td> |
大節不可奪 | 大節:臨難不茍的節操;奪:強取。指立身處世的節操不能被改變。 | 春秋·魯·孔丘《論語·泰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td> |
忠孝節義 | 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節義,不知妄作邪為?!?/td> |
取予有節 | 獲取和給予是有節制的,比喻不茍貪得。 | 《淮南子·本經訓》:“取予有節,出入有時?!?/td> |
直道守節 | 節:節操。處事公正,遵守節操。 | |
喪身失節 | 身受污辱,失去節操。 | 魯迅《小說舊聞鈔·紅樓夢》:“以妙玉之孤潔而橫罹盜窟,并被以喪身失節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賕之謗,作者蓋深痛之也?!?/td> |
不修小節 | 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處世瀟灑曠達。 | 《晉書 石苞傳》:“石苞……雅曠有智局,容儀偉麗,不修小節?!?/td> |
虎符龍節 | 虎符:古代銅制虎形兵符;龍節:古代邦國使臣用的金制龍形憑證。比喻重要的憑證 | 唐·盧綸《送從叔牧永州》詩:“虎符龍節昭歧路,何苦愁為江海人?!?/td> |
末節細行 | 謂無關大體的細小行為。 | 宋·陸九淵《與曾宅之書》:“古之所謂小人儒者,亦不過依據末節細行以自律。” |
二三其節 | 二三:指不專一。三心二意,沒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專,反復無常。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孫盛曰:“語曰弈者舉棋不定猶不勝其偶,況量君之才否二三其節,可以推服強鄰,囊括四海者乎?” |
飲泉清節 | 《晉書·良吏傳·吳隱之》載:隆安中,吳為廣州刺史,經石門,“有水名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吳“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钡秩魏?,吳“清操逾厲”。后遂以“飲泉清節”指廉正清白的節操。 | 《晉書·良吏傳·吳隱之》載:隆安中,吳為廣州刺史,經石門,“有水名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吳“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钡秩魏螅瑓恰扒宀儆鈪枴薄?/td> |
山節藻棁 | 古代天子的廟飾。山節,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畫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處豪華奢侈,越等僭禮。 | 西漢·戴圣《禮記·明堂位》:“山節藻棁……天子之廟飾也?!?/td> |
蟠根錯節 | 錯:交錯;節:枝節。樹木的根盤屈,枝節交錯。比喻事情的艱難復雜 | 清·黃宗羲《贈編修弁玉吳君墓志銘》:“然君以為章句細微,無關重輕,所貴乎學者,必當為世所倚仗,蟠根錯節,取定俄頃?!?/td> |
杖節把鉞 | 杖節: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將出師,皇帝授予符節,作為權力的象征;鉞:古代兵器。指皇帝授予權力,掌握很大的兵權。 |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以太保甄邯為大將軍,受鉞高廟,領天下兵,左杖節,右把鉞,屯城外?!?/td> |
旁枝末節 | 喻不重要。 | |
貞風亮節 | 猶言高風亮節。 | 南朝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銘》:“高明遠德,系軌于時;貞風亮節,流聲累葉?!?/td> |
砥節礪行 | 見“砥節勵行”。 | 王闿運《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樸堅,砥節礪行,穎敏足以成學,迂誠足以矯世。 ” |
細枝末節 | 細、末:微小。植物最細小的枝節。比喻事物無關緊要的方面或細小的環節。 | 西漢 戴圣《禮記 樂記》:“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td> |
不拘小節 |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小節:瑣碎的生活小事。不拘泥于生活瑣事。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虞延傳》:“(延)性敦樸,不拘小節,又無鄉曲之譽?!?/td> |
節節敗退 | 形容接連失敗退縮。 |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南北兩戰場節節敗退,長江要塞節節失守?!?/td> |
支紛節解 | 分解肢體;剁成碎塊。猶言碎尸萬段。 | 漢·荀悅《漢紀·平帝紀》:“校尉公孫賓就斬莽頭,軍人爭莽身,支紛節解,肌肉臠切?!卑?,《漢書·王莽傳下》“公孫賓就”作“公賓就”。 |
支分節解 | 亦作“支分族解”。把肢體與關節一一分開。節,關節。族,骨節交錯盤結之處。比喻剖析義理,詳盡中肯。 |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然后此書之旨支分節解,脈絡貫通,詳略相因,巨細畢舉?!?/td> |
折節向學 | 折節:改變過去的志向、作風。形容努力刻苦,奮發學習。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td> |
一支半節 | 謂一小部分。 | 梁啟超《新民說》第八節:“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節之權利者,實含有亡國民之根性,明也?!?/td> |
柏舟之節 | 指婦女喪夫后守節不嫁。同“柏舟之誓”。 | 宋 朱熹《與陳師中書》:“朋友傳說,令女弟甚賢,必能養老撫孤,以全柏舟之節?!?/td> |
高風勁節 | 見“高風峻節”。 | 明·邵璨《香囊記·潛回》:“那飲藥譙玄,納肝弘演,高風勁節真堪羨,滄溟波浪能幾枯,歲寒松柏何曾變?!?/td> |
蹈節死義 | 蹈:履行,實行。堅守節操,以身殉義。 | 《晉書·元帝紀》:“惟有蹈節死義,以雪天下之恥,庶贖斧鉞之誅。” |
節用厚生 | 節:節制,減??;厚:寬厚。節約用度,充裕人民生活。 | 唐·楊炯《梓州官僚贊·參軍中山張曼伯贊》:“謙謙曼伯,不逾規矩,節用厚生,保家之主?!?/td> |
盡節竭誠 | 節:節操;竭:完。指竭盡忠誠和節義。 | 《魏書·呂羅漢傳》:“自非盡節竭誠,將何以垂名竹帛?” |
別生枝節 | 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煩。 |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 徐錫麟安慶起義清方檔案》:“現在人心皆惑,稍一宣揚,誠恐別生枝節,當遵諭格外秘密。” |
擊節嘆賞 | 節:節拍;擊節:打拍子;嘆賞:贊嘆賞識。指打著拍子欣賞詩文或藝術作品。形容對人的行為、言論、詩文、技藝等十分贊賞。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阿房宮賦》:“擊節嘆賞,以謂善形容廣大如此?!?/td> |
三節兩壽 | 舊俗對于塾師,逢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及孔子誕辰,塾師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稱為三節兩壽。亦用以泛指節日和生辰。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二回:“三節兩壽,孝敬上司的錢,雖不敢任情減少,然而總是照著前任移交過來的簿子送的?!?/td> |
侏儒一節 | 比喻能體現事物全貌的局部。 | 漢 桓譚《新論 道賦》引諺語:“侏儒見一節,而長短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