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
![四科](/d/file/titlepic/cidian56970.png)
詞語解釋
四科[ sì kē ]
⒈ ?孔門四種科目。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⒉ ?南朝宋東觀設置的四門學科。指儒學、玄學、文學、史學。
⒊ ?漢代舉士的四種科目。
⒋ ?指漢代以德行舉士的四條標準。
⒌ ?唐高宗時舉薦人才的四條標準。即孝悌力行、經史儒術、藻思詞鋒、廉平強直。見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制度·四科》。
⒍ ?人品四等。即容悅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盡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⒎ ?詩文的四種形式。即奏議、書論、銘誄、詩賦。
引證解釋
⒈ ?孔 門四種科目。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引《論語·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邢昺 疏:“夫子門徒三千,達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
《后漢書·鄭玄傳》:“仲尼 之門,考以四科。”
⒉ ?南朝 宋 東觀 設置的四門學科。指儒學、玄學、文學、史學。
引《南史·王儉傳》:“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總明觀,以集學士,或謂之 東觀。置東觀祭酒一人, 總明 訪舉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學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
⒊ ?漢 代舉士的四種科目。
引《通典·選舉一》:“﹝ 漢武帝 ﹞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潔,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習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決斷,材任三輔縣令。”
⒋ ?指 漢 代以德行舉士的四條標準。
引《漢書·元帝紀》:“﹝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官。”
李賢 注引 顏師古 曰:“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郎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
⒌ ?唐高宗 時舉薦人才的四條標準。即孝悌力行、經史儒術、藻思詞鋒、廉平強直。見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制度·四科》。
⒍ ?人品四等。即容悅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
引《孟子·盡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人倫·四科》:“容悅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 《孟子》章旨,凡此四科優劣之差。”
⒎ ?詩文的四種形式。即奏議、書論、銘誄、詩賦。
引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國語辭典
四科[ sì kē ]
⒈ ?孔門四科。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引《論語·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宋·邢昺·疏:「夫子門徒三千,達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
⒉ ?文體的四種形式。指奏議、書論、銘誄、詩賦。
引《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分字解釋
※ "四科"的意思解釋、四科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bā dǎ kē朳打科
- yún xiāng kē蕓香科
- sì jiāo四郊
- sì fāng guǎn四方館
- kē mù rú科目儒
- sì bǎi zhōu四百州
- kē huàn科幻
- sì zhǔ dé四主德
- sì hé yuàn四合院
- shí kē十科
- jié lǐ kē杰里科
- kē yuán科員
- xué kē學科
- bǎi hé kē百合科
- sì fāng四方
- jiào kē shū教科書
- sì píng shì四平市
- běn kē本科
- shí kē實科
- shè huì kē xué社會科學
- sì hé fáng四合房
- kē jì科技
- kē yán科研
- zì rán kē xué自然科學
- shí kē石科
- kē mù科目
- sì fāng zhì四方志
- sì shēng四聲
- sì hé tóu四合頭
- sì fāng bù四方步
- shǐ kē史科
- kē mù rén科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