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
詞語解釋
四七[ sì qī ]
⒈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年。
⒉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亦指人年二十八歲。
⒊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東漢開國功臣云臺二十八將。
⒋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宿。
⒌ ?舊俗,人死后每隔七天為忌日,祭奠一次。第四個忌日稱“四七”。
引證解釋
⒈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年。
引《后漢書·光武帝紀(jì)上》:“光武 先在長安時,同舍生 彊華 自 關(guān)中 奉赤伏符,曰:‘ 劉秀 發(fā)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鬭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李賢 注:“四七,二十八也,自 高祖 至 光武 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際也; 漢 火德,故火為主也。”
《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四七之期必盡,百六之?dāng)?shù)溘屯。”
原注:“齊 初踐祚計止於二十八年。”
⒉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亦指人年二十八歲。
引《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⒊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 東漢 開國功臣 云臺 二十八將。參見“二十八將”。
引《文選·張衡<東京賦>》:“我 世祖 忿之,乃龍飛 白水,鳳翔參墟,授鉞四七, 共工 是除。”
李善 注:“四七,二十八將也。”
《文選·左思<魏都賦>》:“相兼二八,將猛四七。”
張載 注:“四七者, 漢 光武 二十八將也。”
清 王闿運(yùn) 《擬李鴻章陳苗事折子》:“援(馬援 )之智勇,冠於四七。”
⒋ ?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宿。
引《后漢書·劉瑜傳》:“蓋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燿,關(guān)之盛衰者也。”
李賢 注:“四七,二十八宿也。諸侯為天子守四方,猶天之有二十八宿。 《漢官儀》曰:‘天子建侯,上法四七也。’”
前蜀 杜光庭 《蜀王葛仙化祈雨醮詞》:“伏以四七在天,垂文定位;三八鎮(zhèn)地,設(shè)象分靈。”
⒌ ?舊俗,人死后每隔七天為忌日,祭奠一次。第四個忌日稱“四七”。參見“七七”。
引《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鮑廷璽 哭著應(yīng)道:‘小的父親死了。’ 向道臺 道:‘沒了幾時?’ 鮑廷璽 道:‘明日就是四七。’”
國語辭典
四七[ sì qī ]
⒈ ?二十八,四乘七而得。
引《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jì)上》:「劉秀發(fā)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唐·章懷太子·注:「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際也。」
《文選·左思·魏都賦》:「相兼二八,將猛四七。」
唐·李善·注:「四七者,漢光武二十八將也。」
⒉ ?一種民間習(xí)俗。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第四個忌日稱為「四七」。
引《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鮑廷璽哭著應(yīng)道:『小的父親死了。』向道臺問:『沒了幾時?』鮑廷璽道:『明日就是四七。』」
分字解釋
※ "四七"的意思解釋、四七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詞語
- sì jiāo四郊
- sì fāng guǎn四方館
- sì bǎi zhōu四百州
- sì zhǔ dé四主德
- sì hé yuàn四合院
- qī sè七色
- qī jié biān七節(jié)鞭
- sì fāng四方
- qī shí èr七十二
- sì píng shì四平市
- sì hé fáng四合房
- sì fāng zhì四方志
- sì shēng四聲
- sì hé tóu四合頭
- sì fāng bù四方步
- sì xiāng gé四香閣
- sì huà四化
- sì lù四路
- wǔ liù liù qī五六六七
- luàn qī bā zāo亂七八糟
- qī dǎ bā七打八
- yī qī一七
- sì bǎi sì bìng四百四病
- sì shí shí四食時
- sì tóng四同
- qī bǎi七百
- sì zhōu四周
- sì zhì四至
- wēi jī sì fú危機(jī)四伏
- qī sè bǎn七色板
- qī gū zǐ七姑子
- qī qín qī zòng七擒七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