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
![五德](/d/file/titlepic/cidian44568.png)
詞語解釋
五德[ wǔ dé ]
⒈ ?古代陰陽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認為歷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順序,交互更替,周而復始。指人的五種品德。謂溫、良、恭、儉、讓。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東、西、南、北、中五方種的五色谷物。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蟬有文、清、廉、儉、信五德。指人的五種品德。謂智、信、仁、勇、嚴。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玉有仁、智、義、禮、信五德。
引證解釋
⒈ ?古代陰陽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認為歷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順序,交互更替,周而復始。
引《史記·張丞相列傳》:“推五德之運,以為 漢 當水德之時,尚黑如故。”
《文選·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蔡邕 注:“五德,五行之德。自 伏羲 已下,帝王相代,各據其一行。始於木,終於水,則復始也。”
唐 張說 《應制和千秋節》詩:“五德生王者,千齡啟圣人。”
⒉ ?指人的五種品德。謂溫、良、恭、儉、讓。
引《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何晏 集解引 漢 鄭玄 曰:“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之。”
⒊ ?指人的五種品德。謂智、信、仁、勇、嚴。
引《孫子·始計》“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三國 魏 曹操 注:“將宜五德備也。”
唐 王維 《謝集賢學士表》:“固當宣其五德,列在四科。”
趙殿成 箋:“《新論》:五德者,智、信、仁、勇、嚴也。”
⒋ ?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玉有仁、智、義、禮、信五德。
引《詩·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漢 鄭玄 箋:“玉有五德。”
孔穎達 疏引《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孚尹旁達,信也。”
⒌ ?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引《韓詩外傳》卷二:“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鬭,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有此五德,君猶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唐 白居易 《池鶴八絕句·雞贈鶴》:“一聲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⒍ ?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蟬有文、清、廉、儉、信五德。
引晉 陸云 《寒蟬賦》:“夫頭上有繡,則其文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食,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節,即其信也……邁休聲之五德,豈鳴雞之獨珍。”
⒎ ?東、西、南、北、中五方種的五色谷物。
引《漢書·郊祀志下》:“耕耘五德,朝種暮穫。”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五德東方甲,南方丙,西方庚,北方壬,中央戊。種五色禾於此地為耕耘也。”
國語辭典
五德[ wǔ dé ]
⒈ ?古時陰陽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以五行生克為帝王嬗代之應,其說尤盛于秦漢間。
引《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列傳》:「推五德之運,以為漢當水德之時,尚黑如故。」
漢·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⒉ ?玉有五德。即仁、智、義、禮、信五德。
引《禮記·聘義》:「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孚尹旁達,信也。」
⒊ ?雞有五德。即文、武、勇、仁、信五德。
引《韓詩外傳·卷二》:「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有此五德,君猶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分字解釋
※ "五德"的意思解釋、五德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wǔ bǎi五百
- èr bǎi wǔ二百五
- wǔ sè guā五色瓜
- wǔ sè shū五色書
- wǔ jīn五金
- wǔ sè cháng五色腸
- wǔ sè yǔ五色羽
- wǔ sè bǐ五色筆
- shèng dé yí fàn盛德遺范
- wǔ fāng zhuàng五方幢
- wǔ sè五色
- tóng xīn tóng dé同心同德
- sì zhǔ dé四主德
- wǔ dùn五盾
- èr wǔ二五
- wǔ sè zhào五色詔
- wǔ sè yī五色衣
- wǔ sè yún五色云
- shè huì gōng dé社會公德
- wǔ sè yú五色魚
- wǔ sè bàng五色棒
- měi dé美德
- zhèng dé正德
- wǔ mù xiāng五木香
- wǔ yì五義
- jiǎ wǔ bǎi假五百
- wǔ lǐ wù五里霧
- yǐ dé bào dé以德報德
- wǔ bǎi tān五百灘
- wǔ sè ní五色泥
- wǔ sè qí五色旗
- wǔ sè tǔ五色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