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輔
詞語解釋
四輔[ sì fǔ ]
⒈ ?官名。相傳古代天子身邊的四個(gè)輔佐。《書·洛誥》有“四輔”之稱。《益稷》有四鄰,《史記·夏本紀(jì)》作“四輔”。至《尚書大傳》、賈誼《新書》始有疑、承、輔、弼(《新書》作道、弼、輔、承)為“四輔”之說,皆出于秦漢間人的依托。至王莽托古改制,置四輔以配三公,又為其子置師疑、傅承、阿輔、保拂(弼)之官。明太祖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輔”。參閱清全祖望《經(jīng)史問答·三禮問目答全藻問》。
⒉ ?國都附近的州郡。唐開元中以近畿之州為四輔,即同、華、岐、蒲四州。見宋王應(yīng)麟《小學(xué)紺珠·地理類·四輔》。宋崇寧間所置四輔郡,以潁昌府為南輔,襄邑縣為東輔,鄭州為西輔,澶州為北輔。見《宋史·徽宗紀(jì)二》。
⒊ ?星名。指房宿四星。
⒋ ?星名。指東蕃四星。
⒌ ?星名。指極星旁的四星,亦稱四弼。
引證解釋
⒈ ?官名。相傳古代天子身邊的四個(gè)輔佐。 《書·洛誥》有“四輔”之稱。 《益稷》有四鄰,《史記·夏本紀(jì)》作“四輔”。至《尚書大傳》、 賈誼 《新書》始有疑、承、輔、弼(《新書》作道、弼、輔、承)為“四輔”之說,皆出于 秦 漢 間人的依托。至 王莽 托古改制,置四輔以配三公,又為其子置師疑、傅承、阿輔、保拂(弼)之官。 明太祖 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輔”。參閱 清 全祖望 《經(jīng)史問答·三禮問目答全藻問》。
⒉ ?國都附近的州郡。 唐 開元 中以近畿之州為四輔,即 同、華、岐、蒲 四州。見 宋 王應(yīng)麟 《小學(xué)紺珠·地理類·四輔》。 宋 崇寧 間所置四輔郡,以 潁昌府 為南輔, 襄邑縣 為東輔, 鄭州 為西輔, 澶州 為北輔。見《宋史·徽宗紀(jì)二》。
⒊ ?星名。指房宿四星。
引《史記·天官書》:“犯四輔,輔臣誅。”
司馬貞 索隱:“四輔,房四星也。房以輔心,故曰四輔。”
⒋ ?星名。指東蕃四星。
引《晉書·天文志上》:“東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東太陽門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華東門也;第三星曰次將,其北,東太陰門也;第四星曰上將:亦曰四輔也。”
⒌ ?星名。指極星旁的四星,亦稱四弼。
引《宋史·天文志二》:“四輔四星,又名四弼,在極星側(cè),是曰帝之四鄰,所以輔佐北極,而出度授政也。去極星各四度。”
分字解釋
※ "四輔"的意思解釋、四輔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詞語
- sì jiāo四郊
- sì fāng guǎn四方館
- sì bǎi zhōu四百州
- sì zhǔ dé四主德
- sì hé yuàn四合院
-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相輔相成
- sì fāng四方
- sì píng shì四平市
- sì hé fáng四合房
- sì fāng zhì四方志
- sì shēng四聲
- sì hé tóu四合頭
- sì fāng bù四方步
- fǔ zhù輔助
- sì xiāng gé四香閣
- sì huà四化
- sì lù四路
- sì bǎi sì bìng四百四病
- sì shí shí四食時(shí)
- sì tóng四同
- sì zhōu四周
- sì zhì四至
- fǔ dǎo輔導(dǎo)
- wēi jī sì fú危機(jī)四伏
- èr fǔ二輔
- yuán fǔ元輔
- sì shū四叔
- sì yǒu四友
- sì shǐ四史
- sì sī四司
- sì jù四句
- zhāo sān mù sì朝三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