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坦
詞語解釋
坦坦[ tǎn tǎn ]
⒈ ?平坦;廣闊。
⒉ ?普通;平常。
⒊ ?安定;泰然。
引證解釋
⒈ ?平坦;廣闊。
引《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王弼 注:“故履道坦坦,無險厄也。”
高亨 注:“坦坦,平也……足踏大路坦坦而平,比喻人進入平安之環境。”
唐 劉駕 《青門路》詩:“青門 有歸路,坦坦高槐下。”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邱生》:“當思早離岌岌之地,遵坦坦之途。”
朱自清 《北河沿的路燈》:“他們幫著我們了解自然;讓我們看出前途坦坦。”
⒉ ?普通;平常。
引《管子·樞言》:“坦坦之利不以功,坦坦之備不為用。”
尹知章 注:“坦坦,謂平平,非有超而異者,故不能立功而成用也。”
梁啟超 《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如是,則雖無尺寸之原料生產地,顧能與擁有多地者競而倒而斃之,固坦坦不足為怪也。”
⒊ ?安定;泰然。
引唐 韓愈 《曹成王碑》:“出則囚服就辯,入則擁笏垂魚,坦坦施施。”
明 劉基 《送宋仲珩還金華序》:“而先生鬢須黝黑,唇齒朱貝,顏渥丹,步履坦坦不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霍女》:“女嫂呼之, 黃 瑟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
柳杞 《好年勝景》:“﹝他﹞坦坦的邁著大步,多年來一直是這樣子。”
國語辭典
坦坦[ tǎn tǎn ]
⒈ ?寬平的樣子。
引《易經·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淮南子·原道》:「大道坦坦,去身不遠。」
⒉ ?形容平定而泰然。
引唐·韓愈〈曹成王碑〉:「出則囚服就辯,入則擁笏垂魚,坦坦施施。」
《聊齋志異·卷八·霍女》:「黃瑟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
分字解釋
※ "坦坦"的意思解釋、坦坦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píng tǎn平坦
- shì tǎn士坦
- tǎn lù坦露
- yí tǎn夷坦
- tǎn zhí坦直
- tǎn chéng坦誠
- tǎn tǎn坦坦
- shū tǎn舒坦
- bā lè sī tǎn巴勒斯坦
- tǎn fù dōng chuáng坦腹東床
- tǎn sāng ní yà坦桑尼亞
- bā jī sī tǎn巴基斯坦
- zhǔ zhàn tǎn kè主戰坦克
- tǎn dàng坦蕩
- sǎo léi tǎn kè掃雷坦克
- fǎn tǎn kè dǎo dàn反坦克導彈
- zhí tǎn tǎn直坦坦
- tǎn tú坦途
- hén dōu sī tǎn痕都斯坦
- tǎn yán坦言
- tǎn fù坦腹
- tǎn tú坦涂
- tǎn shuài坦率
- tǎn huǎn坦緩
- dōng tǎn東坦
- tǎn bái坦白
- tǎn kè坦克
- tǎn chéng坦承
- tú niú tǎn屠牛坦
- tǎn huái坦懷
- tǎn rán坦然
- tǎn chén坦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