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心如城
![眾心如城](/d/file/titlepic/chengyu41665.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萬眾一心,象堅固的城墻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
出處《國語 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例子弘誓既遠,昏疑皆破,故眾心如城,施者成市。唐 獨孤及《洪州大云寺鐘銘》
基礎信息
拼音zhòng xīn rú chéng
注音ㄓㄨㄥˋ ㄒ一ㄣ ㄖㄨˊ ㄔㄥˊ
繁體衆心如城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揚湯止沸(意思解釋)
- 入吾彀中(意思解釋)
- 攀龍附鳳(意思解釋)
- 力小任重(意思解釋)
- 門當戶對(意思解釋)
- 堂堂一表(意思解釋)
- 自強不息(意思解釋)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意思解釋)
- 空谷傳聲(意思解釋)
- 大樹將軍(意思解釋)
- 源源不斷(意思解釋)
- 推三阻四(意思解釋)
- 壽元無量(意思解釋)
- 庖丁解牛(意思解釋)
- 古色古香(意思解釋)
- 穩操勝券(意思解釋)
- 路無拾遺(意思解釋)
- 偶一為之(意思解釋)
- 妻兒老少(意思解釋)
- 海水不可斗量(意思解釋)
- 心曠神怡(意思解釋)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釋)
- 錯落有致(意思解釋)
- 縱橫天下(意思解釋)
- 恐后爭先(意思解釋)
- 盡誠竭節(意思解釋)
- 雞口牛后(意思解釋)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意思解釋)
※ 眾心如城的意思解釋、眾心如城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恨鐵不成鋼 | 怨恨鐵不能被煉成鋼。形容對所期望的人要求嚴格;恨他不爭氣;迫切希望他變得更好。 |
奉命惟謹 | 形容嚴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違背。 |
掃地出門 | 原指把一切雜物都掃出門去;室內干干凈凈;不留任何東西。后比喻全部家產都被處理;連人也被趕出家門。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
八斗之才 | 八斗: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
縱橫開合 | 指操縱自如。同“縱橫開闔”。 |
富貴驕人 | 富:有錢;貴:指有地位。有財有勢,盛氣凌人。 |
命中注定 | 命:命運;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預先決定。舊時迷信說法;指命運早已決定了。 |
驚心動魄 | 原指作品文辭優美;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形容令人震驚、感動、緊張之極。 |
一干二凈 | 形容非常干凈;也表示一點兒也不剩。 |
學而不厭 |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厭:滿足。 |
多情善感 | 感情豐富,容易傷感。 |
因噎廢食 |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廢:停止;食:吃。因吃東西卡過喉嚨;從此就停止吃東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焙笠蛞浴凹耗缂吼嚒被颉凹吼嚰耗纭敝^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粗制濫造 | 粗:粗糙;濫:過多而不加以節制。原指產品制作粗糙;只求數量;不顧質量。現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講求質量。 |
吳下阿蒙 |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
十惡不赦 | 十惡:舊刑律中規定的十種重罪。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 |
煢煢孑立 | 孤獨無依的樣子。 |
經史百子 | 經:經學,經書,儒家經典著作。史:史學,史書。百子:諸子百家之學。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 |
家無儋石 |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儋。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
馬牛其風 | 謂馬、牛奔逸?!稌べM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笨追f達疏:“僖四年《左傳》云:‘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Z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遠去也?!焙笥靡员硎净ゲ幌喔?。 |
古往今來 | 從古代到現在。泛指很長一段時間。 |
閑情逸致 | 逸:安閑;致:興致。指毫無事物所累;輕松超逸的情趣。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
法不阿貴 | 法:法律。阿:偏袒;討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權勢富貴的人。意思是秉公執法;不畏權貴。 |
平地一聲雷 | 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
人面狗心 | ①《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②猶言人面獸心。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帶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輕寒”、“料峭春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