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二五而未識于十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
出處南朝·梁·劉峻《辯命論》:“同知三者,定乎造化,榮辱之境,獨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識于十。”
基礎信息
拼音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
注音ㄓ ㄦˋ ㄨˇ ㄦˊ ㄨㄟˋ ㄕˊ ㄩˊ ㄕˊ
感情知二五而未識于十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知二五而不知十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喜笑顏開(意思解釋)
- 滿天星斗(意思解釋)
- 全科人兒(意思解釋)
- 故家喬木(意思解釋)
- 不驕不躁(意思解釋)
- 枝對葉比(意思解釋)
- 處之泰然(意思解釋)
- 富貴驕人(意思解釋)
- 荒淫無恥(意思解釋)
- 用心良苦(意思解釋)
- 明知故問(意思解釋)
- 杜絕言路(意思解釋)
- 無時無刻(意思解釋)
- 肝膽過人(意思解釋)
- 萬馬奔騰(意思解釋)
- 歸馬放牛(意思解釋)
- 救經引足(意思解釋)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釋)
- 將寡兵微(意思解釋)
- 連珠炮(意思解釋)
- 骨肉之親(意思解釋)
- 漫不經心(意思解釋)
- 鉆木取火(意思解釋)
- 舞刀躍馬(意思解釋)
- 一鼓作氣(意思解釋)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饑不擇食(意思解釋)
※ 知二五而未識于十的意思解釋、知二五而未識于十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長噓短氣 | 長聲、短聲不住地嘆息不止。 |
經文緯武 | 治理國家的本領,文的武的都具備。 |
殘花敗柳 | 敗:衰敗。殘:凋殘。凋殘的柳樹,殘敗了的花。舊時用以比喻生活放蕩或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
高聳入云 | 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
普天同慶 | 普:普遍;天:天下;慶:慶賀。普天下共同慶祝。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情勢。 |
和風細雨 | 溫和的風和細小的雨。本指自然現象;現多指用和緩的態度和方式處理問題。 |
揚威耀武 | 見“揚威曜武”。 |
民不畏死 | 畏:懼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氣慨。 |
難上加難 | 難:不容易。形容極端的難度。 |
不治之癥 |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繪聲繪影 | 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
赴湯蹈火 |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
鉆木取火 |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靠摩擦取火。 |
死對頭 |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 |
鈿合金釵 | 鈿盒和金釵,相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間的信物。 |
共商國是 | 國是:國事;國家的大政方針。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 |
惡醉強酒 | 強:硬要。怕醉卻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心煩意亂 |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兵戎相見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
禮壞樂缺 |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缺:殘破,廢缺。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
手不釋書 | 猶手不釋卷。 |
受益匪淺 | 匪:通“非”。得到的好處很多。 |
念茲在茲 | 念:思念;記念;茲:此;這個。念念不忘某件事。 |
意料之外 | 沒有想到的。 |
鷸蚌相爭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