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魂喪魄
![驚魂喪魄](/d/file/titlepic/chengyu32025.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形容十分恐懼。
出處明·李贄《四書評·論語·季氏》:“使季孫聞之,不驚魂喪魄也哉!”
例子鄒魯《戊申云南河口之役》:“虜則驚魂喪魄,而我同胞當此喜慰之際,轉生感喟。”
基礎信息
拼音jīng hún sàng pò
注音ㄐ一ㄥ ㄏㄨㄣˊ ㄙㄤˋ ㄆㄛˋ
繁體驚魂喪魄
感情驚魂喪魄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狀語;用于恐懼時。
近義詞驚魂落魄、驚魂失魄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名士風流(意思解釋)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意思解釋)
- 假公濟私(意思解釋)
- 志滿意得(意思解釋)
- 又紅又專(意思解釋)
- 惜指失掌(意思解釋)
- 流離顛沛(意思解釋)
- 作亂犯上(意思解釋)
- 逆來順受(意思解釋)
- 絆腳石(意思解釋)
- 定國安邦(意思解釋)
- 閑情逸致(意思解釋)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踵武前賢(意思解釋)
- 駕輕就熟(意思解釋)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意思解釋)
- 改惡向善(意思解釋)
- 蕩然無余(意思解釋)
- 無所畏懼(意思解釋)
- 豁然開朗(意思解釋)
- 勢在必行(意思解釋)
- 流風馀俗(意思解釋)
- 連車平斗(意思解釋)
- 見所不見(意思解釋)
- 為萬安計(意思解釋)
- 持之以恒(意思解釋)
- 一偏之論(意思解釋)
※ 驚魂喪魄的意思解釋、驚魂喪魄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十萬火急 | 形容事情緊急到了極點。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 |
一軌同風 | 車軌相同,風俗一致。比喻國家統一。 |
苦盡甘來 | 盡:終結;甘:甜;美好。比喻艱苦的日子已經過去;美好的時光已經到來。 |
鶴立雞群 | 像仙鶴立在雞群之中。比喻才能或儀表出眾。 |
鑒影度形 | 觀察揣度人的形跡。 |
自強不息 | 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
成竹在胸 |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
不到黃河心不死 |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行不顧言 | 顧言:顧及自己所說的話。為人處事不守信用。 |
儉以養德 | 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
發號施令 | 發、施:發布;下達;號:號令、命令。發布命令;下達指示;進行指揮。 |
本末倒置 | 本:樹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樹梢;比喻事物的枝節;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 |
共商國是 | 國是:國事;國家的大政方針。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 |
將奪固與 | 要想得到,必先給予。固,同“姑”。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聰明才智 | 聰明:耳聰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白草黃云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起死回生 |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汗馬功勞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功。后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萬變不離其宗 | 宗:宗旨、目的。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其本質或目的不變。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語助詞;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仰望著高山,效法著大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意惹情牽 | 惹:引起。牽:牽掛。引起情感上的纏綿牽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