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帛菽粟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帛:絲織品;菽:豆類;粟:小米,泛指糧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極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東西。
出處《宋史 程頤傳》:“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例子對于勝利了的人民,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樣地不可以須臾離開的東西。(毛澤東《為什么要討論白皮書》)
基礎信息
拼音bù bó shū sù
注音ㄅㄨˋ ㄅㄛˊ ㄕㄨ ㄙㄨˋ
感情布帛菽粟是中性詞。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指生活必需品。
近義詞衣食住行、柴米油鹽
英語daily necessities as food and clothing
俄語одéжда и пища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強取豪奪(意思解釋)
- 遏惡揚善(意思解釋)
- 勞燕分飛(意思解釋)
- 床上安床(意思解釋)
- 物阜民安(意思解釋)
- 是非口舌(意思解釋)
- 黃臺之瓜(意思解釋)
- 鼠憑社貴(意思解釋)
- 盲人說象(意思解釋)
- 算無遺策(意思解釋)
- 昂首挺胸(意思解釋)
- 高步闊視(意思解釋)
- 因噎廢食(意思解釋)
- 聊以自慰(意思解釋)
- 逆來順受(意思解釋)
- 白發蒼蒼(意思解釋)
- 目不斜視(意思解釋)
- 雞胸龜背(意思解釋)
- 塵外孤標(意思解釋)
- 戶告人曉(意思解釋)
- 吳頭楚尾(意思解釋)
- 赴湯蹈火(意思解釋)
- 融會貫通(意思解釋)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釋)
- 遺世絕俗(意思解釋)
- 聰明才智(意思解釋)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釋)
- 綠林強盜(意思解釋)
※ 布帛菽粟的意思解釋、布帛菽粟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動天地,感鬼神 | 動:感動;感:感動。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動。形容事跡或作品十分感人。 |
疾如旋踵 | 旋踵:轉動腳跟。快得就像轉動一下腳跟。形容變化很快。 |
滿天星斗 | 星斗:星的總稱。布滿天空的星星。比喻事情多而雜亂。后形容文章華美。 |
失魂喪膽 | 形容極度恐慌。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憂慮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有約在先 | 已經約定好了。指事情的處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
窮家富路 | 指居家應節儉,出門則要多帶盤纏,免遭困窘。 |
將功補過 | 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
暮史朝經 | 經:指儒家經典。晚上讀史書,早晨讀經書。形容勤奮好學。 |
目不忍見 |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
唯物主義 | 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
一哄而起 | 喧鬧;起哄。經過一陣喧鬧便馬上行動起來。形容無組織無計劃地行動。 |
弟子孩兒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養的。 |
戶告人曉 | 讓每家每人都知道。 |
平心而論 | 論:說。指采取冷靜客觀的態度作公允的評論;不摻雜任何感情因素。 |
粉墨登場 | 粉墨: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指化裝后登臺演戲。比喻喬裝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臺。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戲一樣活動。 |
取之不盡 | 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
如火如荼 | 荼:音圖。像火一樣紅;像茅草花一樣白。比喻氣勢浩大而熱烈。 |
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動而引起共鳴的心。也作“動人心弦”。形容言論或表演深深地打動人心。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作出不適宜的舉動。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 |
哀兵必勝 |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
轉彎磨角 | 見“轉彎抹角”。 |
轟轟烈烈 | 轟轟:像聲詞;形容巨大聲響;烈烈:火焰盛燃的樣子。形容聲勢浩大;氣勢雄偉。 |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卻害了自己。 |
變態百出 | 形容事物形態變化之多。 |
奸夫淫婦 | 指通奸的男人和放蕩不羈的女人。指淫亂的男女。 |
近在咫尺 | 咫: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寸;合現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離。指近在眼前;很近。 |
池魚之殃 | 比喻因牽連而無端遭到的禍害。 |